屯殖小隊長們吼著大嗓門,踹開一間間集體宿舍,不斷催促移民們迅速洗漱、吃飯,然后排成松散的隊列,朝一塊塊農田中奔去。
這里所有移民就像大明衛所的軍戶一樣,全都實施統一管理模式,行走坐臥,吃飯做活,皆聽號令。
只有吃過晚餐,行將歇息時,他們才會有一點點自由活動時間,緊張的神經也會稍稍放松一下。
但是,每日繁重的農活早已將所有人最后一絲力氣榨光,哪里還有多余的精力去享受所謂的自由活動。
稍稍洗漱一番,剛剛沾上床鋪,便很快酣睡入夢,呼聲一片。
不過,這般辛苦勞累,移民們倒也沒有太大怨言。
因為,屯殖的官人們能讓他們每個人吃飽飯。
就這一點,便足夠了。
要知道,即使在寒風凜冽的冬日,他們縮在木屋里什么事也沒做,寨子里的官人也沒克扣他們的吃食,僅僅將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兩餐。
而且,還時不時地加幾只咸魚干,或者熬一鍋骨頭湯,讓他們沾沾葷腥,暖暖心窩。
半個月前,寨子里又來一批新的移民,加上官員和武裝護衛,大概有一百六十多人,頓時讓這片稍顯荒涼的屯殖點變得喧囂熱鬧起來。
盡管,隨著新移民的到來,使得整個堡寨居住環境立時變得擁擠不堪,讓此前三四人一間的集體居屋,驟然又擠進了五六人,以至于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但是,寨子里的伙食也變得好了起來,不僅每日提供的飯量增加了,而且還添加了不少肉食,有鹿肉、鯨肉、雞肉,甚至還吃到過一次豬肉,讓每個移民吃得很是開心。
當然,隨著寨中的移民數量增加,也讓每個人增添了幾分安全氛圍。
嗯,相較于周邊的土人,咱們不再顯得勢單力孤了!
數日前,兩百六十多畝土豆已栽種完畢,望著那一片規整的田壟,所有人心中滿是希望。
這些土豆,再過四五月,便可盡數刨出,成為他們的口糧。
它們仿若每個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的夢想。
接下來,便是玉米播種了。
為了盡可能地擴大栽種面積,他們將青川江右岸的河壩荒地也墾殖出來,深翻泥土,將其中的草根盡可能地刨出。
對于這些新辟的田地,移民們并不怎么報以期望,到了秋季,只要不虧了種子,那便是最大的收獲。
但寨子里的農技官卻告訴他們,玉米這玩意生長期較短,而且還是經過多年培育出的耐寒品種,比較適合宣漢堡溫和多雨的氣候。
更難得的是,玉米不怎么挑地,即使田地稍顯貧瘠一點,也是無妨的,斷然不會虧了種子。
“開飯嘍!”
地壟那頭傳來吆喝聲,頓時引來所有移民的目光。
只見,幾名伙夫拉著兩輛板車,慢慢地走過剛架設的松木橋,車軸發出垂死般的呻吟。
車后還跟著幾名武裝護衛,都是二十出頭的精壯后生,背著火槍,挎著腰刀,嬉笑著走來。
今天的午飯漂著久違的葷腥味道,木桶里除了照例的玉米窩頭和玉米糊糊外,還有半桶咸魚干,上面漂浮著幾塊帶皮的鯨脂,油花在陽光下泛著珍珠母的光澤。
“都麻利點,趕緊吃完!”屯殖小隊長一手抓著個玉米窩頭,一手握著半塊魚干,使勁地咀嚼著,腮幫子一鼓一鼓的,“今日,必須要將這壟地翻完,要不然,一個個都不要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