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六年十一月二日(1633年12月27日),旅順城總兵府內炭火噼啪,黃龍披著厚重的貂裘大氅,指尖敲擊著案幾上的塘報。
窗外寒風呼嘯,卷著細碎的雪粒拍打在窗欞上,發出細密的沙沙聲。
東江鎮前協參將李維鸞肅立階下,嗓音沉厚,聲音在空曠的大堂里回蕩。
“……蓋州據報,十一月上旬,建奴阿巴泰率滿洲八旗鑲紅旗一部、漢軍旗一部,共計約兩千奴兵進駐海州。”
“……三日前,寧遠傳來的消息,建奴阿濟格領兵數萬,奔襲錦州,拔六座敦口、兩座小堡,兵鋒已進抵錦州城下。”
“……皮島沈世魁來報,建奴一部千余先鋒,進駐歸服堡(今丹東東港市附近),正在不斷探查江面上凍情況,意圖東進朝鮮。”
“……”
廳內眾將屏息,只聽得炭火偶爾爆裂的聲響。
“你怎么看?”黃龍目光掃過廳內諸將,最終落在尚可喜身上。
“回總鎮。”尚可喜躬身一禮,謹慎地回道:“建奴此番動作詭譎,卑職暫難判定其主攻方向。”
“呵呵……”黃龍輕笑幾聲,擺了擺手,溫言說道:“既然無法判斷,那就依著自己的感覺,說說看建奴準備要打哪個?……瞧建奴這副陣勢,怕是要搞出一波大動靜,我東江鎮當以何應對?”
“總鎮,縱觀我大明與建奴作戰數十年經歷,建奴尤擅利用冬季江河封凍,便于騎兵機動,而我明軍疏于防備之際,驟然發起軍事行動。”尚可喜沉聲說道:“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建奴于冬末春寒時節,突襲撫順關,繼而窺視沈陽、遼陽。”
“天啟元年(1621年)十二月,建奴利用遼河封凍跨河進攻,破廣寧,王化貞潰逃。”
“天啟六年(1626年)一月,建奴又以冰河上凍之際,出兵攻寧遠,但遭袁逆擊退,敗師而返。”
“崇禎二年(1629年),建奴再次于冬時,起兵數萬繞過蒙古,突入長城,肆虐京畿數月,于我大明重創。”
“而此時,又正值冬日,鴨綠江漸凍,建奴又厲兵秣馬,動作不斷,明顯要發動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行動。通過各方信息匯總,末將以為,建奴當攻……朝鮮。”
“哦?”黃龍聞言,眉頭一挑,“為何不是錦州、寧遠?畢竟,這個時候,建奴阿濟格已經跟關寧軍交上手了,還奪下數座敦口、小堡,兵鋒直抵錦州城下。”
“總鎮,就憑阿濟格這萬余兵馬,恐難以攻陷錦州。”
“萬一,阿濟格這廝是建奴的先頭部隊呢?”黃龍笑著問道:“焉知建奴的后續主力不會逐次趕來?”
“總鎮,若是建奴真的有意進攻錦州,豈會這般逐次添油的打法?”尚可喜面色凝重地說道:“要知道,錦州、寧遠等重鎮在屢遭建奴攻擊后,其防御力度也得到空前加強。去年,錦州城更換了十余門威力更大的新夷大炮,駐軍人數更是增加至一萬五千余,豈是建奴萬余先頭部隊所能攻克的?”
“倘若,建奴當真大舉圍攻錦州,如此這般逐次增兵,必然早為關寧所警惕,亦同樣增兵以對。長期僵持下去,建奴數萬大軍也只能徒于冬日曠野中消耗,打到最后,不過是數年前的寧錦之役的重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