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過了初期的恐慌和不安后,他們這些牧胡發現,攻上島的軍隊好像并不殘暴,既沒有胡亂殺人放火,也沒有縱兵四下劫掠,反而竭力維持島上的社會秩序和地方治安。
不過,對于敢于反抗的朝鮮官員和地方豪族,他們的手段也甚是酷烈。
那些鼓動敗兵、逃卒進行反抗的官員被捉住后,皆被梟首示眾,一顆顆大好頭顱被掛在了城墻上,以為警示和震懾。
島上勢力最大的豪強高氏,就因為對這些奪島的武裝勢力極盡抗拒,在征用糧食物資時,采取武力應對,妄圖憑借百年來修筑的鄔堡,據壘自守。
卻不想,這些自稱新華的武裝勢力直接拖來數門威力巨大的艦炮,持續猛轟兩天,將高氏自詡為銅墻鐵壁的鄔堡破開幾個巨大的豁口,隨后數百名全副武裝的火銃兵蜂擁殺了進去,斃傷堡丁一百六十余,剩下的盡皆俯首請降。
高氏家主及幾個嫡親子弟被斬首,頭顱被懸于鄔堡之上,數百年積累的家產也盡數“充公”。
此番舉動,大大震懾了島上的官員和地方豪強,所有人也立時轉變了態度,對新華人此后頒布的各項政令措施,均積極支持,并主動配合實施,未敢再生抵觸之念。
說實話,這些新華人攻占濟州島后,不論是普通的朝鮮農人,還是他們這些卑賤的馬場牧胡,日子突然間變得好了起來。
新華人為了保障全島兩萬余百姓的基本生活,積極穩定物資供應。
他們組織人手對島上的庫存物資進行清查和登記,根據島民數量和需求制定了供應計劃,定期定量發放糧食等物資。
同時,他們還鼓勵和幫助島民恢復農業、漁業等生產活動。
在春時未到來之前,積極組織農人修復農田、改善水力灌溉設施。
高氏被沒收的十余萬畝農田,除了部分賞賜給新華軍士外,還拿出其中相當數量規模的土地無償分配給那些無地朝鮮農人,并規定農稅征收額度在三成左右。
至于此前朝廷和地方政府所定下的苛捐雜稅,統統予以廢除。
當然,朝廷的法令和政策也同時被廢止。
新華人轉而頒布了他們所制定的法律規條,明確規定各種行為的準則和獎懲措施。
這些法令聽上去極為公正和透明,并且還聲稱一視同仁,無論是他們新華人,還是本地島民,皆需嚴格遵守,違者必懲。
新華人還說了,在具備一定條件后,不論何種出身,何種族裔,島上所有孩童都可以進入學堂,讀書認字,學習知識和文化。
阿木爾聽到這些傳聞后,并不是很相信,而是像大多數島民那樣,報以觀望和猶疑的態度。
這些舉措,想想都不太可能。
且不說所有孩童都有機會免費接受教育,就是島上各民一律平等,怕是就無法徹底貫徹實施。
朝鮮人跟大明相若,本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態度,對他們這些蒙古人后裔極盡歧視和凌辱,過著永遠低人一等的生活。
在馬場飼養牲畜,照顧馬匹,也是頻頻遭到牧馬監官員和吏人的無情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