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連費盡心思搞來的大批婦人,也要優先滿足本土的需求。
可以說,北瀛島,就是一個純純的人力輸出中轉樞紐,在資源分配上,似乎總是被邊緣化。
對此,也不是沒有人表以微詞,認為本土這般對北瀛島拓殖區“抽血”,是在犧牲當地數萬移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在阻礙或者延緩本地區的發展進程。
但新華政府為了加快發展速度,不斷積聚自身實力,只能采取這種集中所有的資源的方式,傾力打造本土,暫時置海外領地的利益而不顧。
而作為拓殖區負責人,衛仲龍自然也是想要有一番作為的。
這幾年陸續建立的諸多手工作坊和初級工場,還有這座青嶺煤礦,以及艱難發展的修船所,無不是他和齊永澤多番努力的結果。
一個地區,即使只是作為移民中轉點,也不能僅發展農業吧。
起碼的初級手工業,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過,強干弱枝,歷來是大一統政權維持統治的基本策略。
新華政權自然也不例外。
這要是兩頭都一樣重,那么誰是干,誰是枝,可就不好說了。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明確主次,將主要精力和資源集中于核心區域,以確保核心領地的穩定和強大。
當然,從長遠來看,新洲本土一旦徹底發展起來,隨著技術外溢,以及施于相應的扶持政策,北瀛島地區遲早會迎來發展的機遇,搭上發展的順風車,其發展下限也不會低到哪里去。
在孟勝新抵達臨海后的第十天,衛仲龍聞訊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務,從新遼(今帶廣市)匆匆趕了回來,趁著對方尚未啟程返回本土之際,碰一碰面,深入探討一下北瀛島拓殖區的發展規劃。
依著他的意思,希望新洲本土那邊可以適當扶持一下本地區的工業發展,比如青嶺煤礦的產業化外延。
據說,本土的煤化工產業經過數年的研究和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初具規模,并建立了一系列產業鏈。
除了煉制冶金所需的焦炭外,本土的幾座大型煤礦還通過高溫干餾,制取出了煤焦油,然后從中成功分離出苯胺,由此極大地推動了合成染料的發展。
這種化工合成染料相較于天然染料而言,優勢明顯。
其顏色種類更為豐富,鮮艷度也更高,在對布匹、呢絨染色過程中,顏色均勻性更為優越。
當然,在染色牢度也高出一籌,比天然染料染就的布匹具有更好的耐洗、耐曬、耐磨等性能。
也正是因為有合成染料的加成,新華呢絨產品在墨西哥,乃至秘魯等西屬美洲地區,才能迅速打開市場,成功擊敗了歐洲進口呢絨,并且開始逐步蠶食當地呢絨產業。
更重要一點,化工合成染料不僅性能優越,其大規模生產和相對簡單的生產工藝,使得其生產成本也相對較低,比市場上那些天然染料具有絕對的價格優勢。
而大明擁有這個世界上產量規模最大的紡織市場,若是能在北瀛島建立合成染料工廠,那必然可以從中分潤不菲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