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這與以利益為紐帶的五眼聯盟不同,基于華夏文明形成的聯盟,將在文化、語言、價值觀等層次領域有著更為緊密聯系,其影響力也將更加深遠和持久。
“大人,臨海急報!”
一匹快馬飛奔至山崗,須臾間便來到兩人近前,隨后一封來自臨海的通報被遞了過來。
“移民船隊已抵達臨海。”衛仲龍看完急報后,臉上顯出一絲古怪的表情,“……其中兩艘來自廣州的武裝商船受了點傷。”
“怎么,在半路上跟鄭芝龍干上了?”孟勝新聞言,皺起了眉頭。
近年來,鄭芝龍在海上勢力愈發強橫,凡是未有鄭氏令旗的商船,皆有可能遭到他們的無端攔截。
一旦被鄭氏船隊截獲,輕者罰銀三千至一萬兩,重者船貨皆扣,所有人員也被盡數擄到岸上,拿巨額白銀來贖,否則以海盜或走私之名,梟首示眾。
為了規避鄭氏的攔截,新華部分經廣州的移民船隊便會選擇繞路遠海,不走大陸海岸線,并從臺灣東側海域通過,經琉球、過日本,輾轉駛往北瀛島。
但是,鄭氏壟斷對日貿易后,其船隊也是頻頻往來日本之間。若是運氣不好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會在琉球或者日本海域與之遭遇。
對于鄭氏,新華人也很頭疼。
在過去數年間,曾派出中間人尋到鄭芝龍,以遼東糧食貿易和北方毛皮貿易為餌,試探對方可否達成合作。
但新華人的建議遭到了鄭芝龍的無視,未予任何回應。
似乎,對方在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后,便視天下人,哦,不對,應該是視海上所有勢力如無物,根本未將新華放在眼里。
一個偏遠大陸而來的藩國,欲來大明乞食,只要走海路,自然要按照我鄭氏的規矩來做。
想要豁免“過路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為此,新華政府一度考慮過,是不是多造幾艘專業戰艦,然后調至大明海域,教教鄭氏如何做人。
可最終還是選擇作罷,覺得跟鄭芝龍撕逼有些得不償失,人家好歹占有地理之便,更兼背靠大明(大陸),與其拼消耗的話,未必討得了太多便宜,反而耽誤自己的“正事”。
大不了,在大明海域躲著點他就是,無非就是繞遠點路而已。
“不是鄭氏。”衛仲龍將那份急報遞給了孟勝新,一臉的苦笑,“我們的武裝移民船在廣州珠江口附近,跟英國人干上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