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人,這些是日本的情報資料,有江戶幕府的敕令抄本,關東的糧價記錄,還有倭國各地饑荒的情況,連大阪城的米價都記在里頭了……”
“這些是朝鮮的,有靖東都督府和新華遂安堡的貿易往來,有咸鏡道的災情報告,還有漢城朝鮮政府的各種舉措……”
“這最厚的一摞便是大明的……,包括他們朝廷的塘報、皇帝的諭令,還有我們在廣州、松江、登州,以及遼東等地收集整理的地方軍情、民生、商事……”
“這里還有來自東番(今臺灣島)、安南、占城、暹羅,以及南洋那邊轉過來的文書資料。”
“嗯,為了確保這些資料文書不至于路途中毀損遺失,并能安全送抵新洲本土,我們皆抄錄了兩份,可以讓你們分開保存攜帶。”
新華內閣政務司高級主辦張仲義和幾名助手一邊簽字接收這些資料,一邊草草翻看,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崇禎十四年,九月十二日,總兵左良玉率部于信陽地界截擊流寇張獻忠部。激戰三時,斬級萬余,陣斬偽帥沙頭目,獲馬騾輜重無算。獻賊中矢負創,率殘孽遁入深山。官軍乘勝逐北,窮追二百余里,賊眾潰散,幾獲全殲。”
“……十二月初六,流酋李自成、羅汝才合股陷襄城,勢不可擋,隨后月余,連陷鎮平、新野、唐縣、汝州、許州、禹州、新鄭、鄢陵、通許、陳留等十一州縣,猖獗再犯開封。”
“……賊軍圍開封十余日,日夜猛攻,城防一度岌岌可危,破城就在旦夕之間。”
“然,十二月二七日,援剿總督洪承疇率兩萬遼兵精銳晝夜兼程赴援,僅三日即從保定驟然殺來,大破賊軍,血戰竟日,俘斬三萬余,獲器械糧秣堆積如山。李、羅潰圍而出,欲奔陜西而遁。”
“……洪承疇命玉田總兵曹變蛟領四千精騎尾隨追擊,于廿九日新鄭再敗賊軍,斬級六千,收降萬余人。殘寇遁走南陽,所存不過數千之眾。”
“……”
“看了這些,可有所感?”齊永澤走到近前,笑著問道。
“回專員大人……”
張仲義連忙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施禮,“卑職不過草草略過,豈敢在大人面前妄言評論?”
“呵呵……”齊永澤擺了擺手,“怎么,本土培養的干部都是這般謹小慎微的模樣?我這又不是考校,你緊張個什么?”
“……”張仲義看了一眼這位新華的“封疆大吏”,小心地說道:“卑職……卑職沒有緊張,只是怕說不好。”
“那就隨便聊聊。”齊永澤掃了一眼在座的其他人,“你們也可將本土近期的大小事務說來與我聽聽,僅從政務通報上,倒也不怎么詳盡全面。”
“專員大人。”張仲義斟酌了一下自己的語言,開口說道:“從這些搜集而來的情報資料來看,大明的局勢仍不甚樂觀。”
“盡管,遼東明軍與清虜松錦之戰中,損失并不大,主力尚存,但依舊無法挽回遼東被動挨打的形勢,只能借助錦州、寧遠、山海關等諸多堅城堡寨謹守遼西走廊,勉力維持大明于遼東地區的軍事存在,不至讓整個形勢立即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