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年發展,位于新華灣南側的宣漢(今西雅圖市)造船廠的規模整整擴大了四倍,巨大的廠棚沿著海灣延伸,船塢從一個增加到三個,干船臺也從兩個增加到五個,其中三個已經能夠建造八百噸級的大型船舶。
造船廠的空氣中始終彌漫著松木、焦油和海水的混合氣味,每日間叮叮當當的敲擊聲、鋸木機的轟鳴聲和工人們的號子聲交織成一曲工業交響樂。
在南側的兩個干船臺上,兩艘正在建造的“海燕級“巡航艦已初具雛形,長達三十余米的戰艦骨架堅實,線條流暢。
最引人注目的是船廠西北角的蒸汽動力車間,三臺巨大的蒸汽鋸木機轟隆作響,將粗大的原木快速切割成一塊塊標準厚度的船板。
這些機器的效率是傳統手工鋸木的十倍以上,是整個造船廠高效運轉的心臟。
“抓緊時間!海軍裝備部催得緊,要求我們在八月底前交付兩艘巡航艦!”造船廠總辦趙明德站在船塢高處,轉頭朝身邊的技術助理吩咐道。
多年的磨練讓他變得更加精明干練,盡管眼角添了幾道皺紋,但目光更加銳利。
他身旁站著一名年輕的技術員,正拿著圖紙比對施工進度:“總辦,八號船塢的龍骨安裝已經完成,現在正在鋪設船殼板。嗯,得益于標準化構件生產方式的引入,我們的進度應該是要比預期快了整整三周。”
趙明德微微點了點頭:“好!告訴那兩座船臺的工人,這個月若完成船體建造,每人根據等級額外獎勵一到三塊銀元!”
這個消息很快便傳到了下面施工的船塢,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
一臉胡茬的毛成海笑著對旁邊的兩名學徒說道:“嘿,小子,看到沒?戰爭也不全是壞事!要不是海軍要得急,咱們哪來這么多獎金!”
學徒工孫旺泉一邊熟練地用鉆頭在木板上打孔,一邊笑嘻嘻地說道:“師傅,要是這場仗打上兩三年,那咱們豈不是月月都能拿獎金?嘿嘿,想想,這日子就挺美!”
“你個狗日的……”毛成海聽了,先是一怔,繼而笑罵道:“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咱們新華丁口不過三十萬,哪里經得起耗兩三年?”
“咋不能?”孫旺泉說道:“咱們船廠多造些戰艦出來,一股腦地都堆到西夷家門口,讓他們連港口都出不去,憋它個幾年,這不就能多耗幾年嘛!而且,這樣子還不會死太多官軍。待西夷受不住了,便會向咱們新華主動求和。”
“嗯,這叫那個什么……不戰而那個……,反正就是不用跟他們面對面的打,就用戰船堵死它,憋死它!你說,要這樣打得話,那該多劃算。咱們也能因為多造些戰艦,每月可以多拿些工錢。”
“小兔崽子,盡他娘的瞎扯!”毛成海啐了一口,“合著,這場仗就該你去當海軍的總指揮,咱們新華便能穩贏西夷!”
“嘻嘻……”孫旺泉笑了笑,繼續握著鉆頭在船板上打孔。
雖然作為學徒,每月的工錢不是很多,但船廠時常加班,而且為了趕急活,甚至會點著煤油燈通宵做工,他們也能因此多拿幾塊錢的“績效獎勵”和各種飯食補貼,小日子自然是多了幾分期盼。
在繩索生產車間,另一番忙碌景象呈現眼前。
寬闊的廠房內,三十多根錨索正在同時編織。
工人們操作著復雜的紡繩機械,麻纖維通過一系列滑輪和紡錘,被編織成粗細不一的纜繩。
老師傅劉大壯正在指導年輕學徒:“注意張力要保持均勻,否則纜繩強度會受影響。這是船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關系到整條船的安全。要是帆索不結實,那整個帆布可就要被海風吹跑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