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在他們超額完成既定墾荒、筑路、修渠等工作定額后,除了記錄檔案、作為未來分配資源的考評依據外,直接給予他們一定數額的現金獎勵,使得這部分先進群體能率先擁有一定的現金支付能力,從而形成最初的消費市場源泉。”
李良立刻表示贊同:“這個法子好!既解決了移民的積極性和歸屬感問題,又盤活了一定群體的消費力,還能起到示范效應,激勵后進,可謂一舉多得。我們可以先選一兩個條件成熟的拓殖區進行試點,如果效果顯著,再快速推廣到全境。”
“光是讓老百姓手里有了錢,還不夠,還得讓他們‘敢花’,沒有后顧之憂。”鄧智宸繼續闡述,“我們現在國家盤子小,底子薄,可能無法建立一套完善的福利社會保障體系,但可以考慮先從最基礎的生存保障做起。”
“比如,由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牽頭,在各大城鎮設立‘民生救濟公倉’,儲存基本的糧、油、布、鹽。萬一國內民眾遇到天災人禍、疾病傷殘等意外沖擊,無法保障基本生存時,經核查后可向‘公倉’申領最基本的生活物資,助其渡過難關。這能極大地增強社會整體的安全感和穩定預期。”
“再比如,考慮逐步增加義務教育的年限和覆蓋范圍,提高對多子女家庭的補貼標準,在戰爭時期,可以考慮適當減少或減緩農業稅費的征收額度和頻率,實實在在減輕百姓,特別是農民的負擔。”
“這些措施,看似是政府讓利或增加支出,但長遠看,都是在‘培育有效需求’,是在為社會消費能力的增長培厚土壤,讓國內消費這個輪子真正能慢慢轉動起來,頂上去。”
正說著,馬車駛入了剛剛建起不到一年的政務院大樓前的廣場。
這是一棟融合了傳統和現代風格的宏偉三層磚石水泥建筑,門前矗立著高大的旗桿,新華的赤瀾旗迎風飄揚。
三人聯袂下了車,步入政務院大樓鄧智宸位于二樓的辦公室。
房間寬敞明亮,墻上掛著大幅的新華疆域圖和各類經濟數據圖表,一張寬大的紅木辦公桌上文件堆積如山,旁邊立著幾個高大的書架,里面塞滿了賬冊和文獻。
鄧智宸請李良和鄭立輝在靠窗的皮質沙發上坐下,親自用白瓷杯沏了一壺上好的龍井茶,然后拿起一支粉筆,走到墻角掛著的一塊小黑板前。
“總理,立輝,我們接著剛才在路上說的。”鄧智宸推了推眼鏡,神情恢復了財政部負責人特有的冷靜與嚴謹。
“第三,就是要優化財政。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節流,更是要改變政府支出的結構和效率。”他在黑板上用力寫下了“優化財政”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