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川城街上似乎比以前更熱鬧了,運貨的馬車川流不息,酒廠、五金廠、糧油廠、被服廠都在招人。
也就是物價稍稍漲了些,但遠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他那漲了的工錢足以應付。
至于西班牙人?
他唯一的印象就是酒廠東家費爾南德斯先生,據說他以前也是西班牙人。
不過,東家待人不錯,手藝也好,釀的酒是一絕。
張三行覺得,西班牙人大概也不全是壞人,至少東家不是,平日里,對他們這些工人也算和善。
所以,他對這場戰爭的感受,遠沒有對口袋里多出來的工錢感受真切。
張三行念叨的酒廠東家米格爾·費爾南德斯此時正站在二樓的辦公室窗口,俯瞰著下方忙碌的車間。
工人們像工蟻一樣穿梭,將一桶桶貼有“軍需特供”封條的葡萄酒裝上馬車,運往碼頭。
空氣里是他熟悉的、也是他畢生追求的芬芳,但此刻,這芬芳卻混合著一絲難以言喻的復雜心緒。
他年近五十,臉龐被海風和歲月刻滿了皺紋,一雙深陷的藍眼睛里藏著難以言表的心思。
他曾是西班牙太平洋大帆船貿易線上的一名水手,往返于馬尼拉和阿卡普爾科之間。
十七年前(1625年),在返回美洲時,一場可怕的風暴將他的船推離航線,最終漂浮到了一個陌生的島嶼(啟明島)海岸。
船長發現岸上“土著”活動的跡象,便讓他們乘坐小船登陸上岸,去征服這片陌生的土地。
結果,他們遭遇了新華人,哦,準確地說,應該是最初的新華元老。
他們很輕松地瓦解了這次入侵,并立即展開強勢反擊,擊殺船長、大副及二十余同伴,然后將剩下的船員悉數俘獲。
毫不意外,費爾南德斯等一眾俘虜最后都歸附了新華,成為他們建基立業的追隨者。
一晃,十七年過去了,新華從人口規模不過百余人、地盤也僅一座小小的堡寨,發展到現在擁眾三十余萬,領地從啟明島一路擴展至永寧灣,更有大小船只百余艘,成為太平洋東海岸地區最為強大的勢力。
即便,強如西班牙王國,也莫敢掠我新華之鋒鏑。
而他也從一名西班牙水手,成為新華諸多奠基者之一,妥妥的建國元老。
這十幾年來,他先是加入新華海軍,每年駕駛船只往來太平洋兩岸,將一波又一波的東方移民源源不斷地輸送至新華本土,直到四年前以海軍少校的軍銜榮譽退役。
在新華,他學會漢語,起了漢名,娶了一位明國妻子,還生了八個孩子,過著既有尊嚴,又有地位的生活。
三年前,子午河拓殖專區負責人高文瑞邀請他來會川投資建廠,支持當地經濟發展。
得益于瓊江河谷優越的氣候環境和地理條件,拓殖區政府在穩定擴大糧食作物面積的同時,還鼓勵移民們在門前屋后大量栽種葡萄,積極拓展農副業的發展。
不得不承認,這位高專員眼光非常獨到,瓊江河谷非常適合葡萄的種植,僅兩年時間,河谷地區的幾個縣份就實現了葡萄大規模的豐產。
為了消化這些葡萄,也為了提高農人的收入水平,葡萄酒廠的建立也擺上了議事日程。
費爾南德斯花費巨大代價從墨西哥、利馬挖來了幾位釀制葡萄酒的匠人,然后在拓殖區政府的政策和技術支持下,建起了這家“河口釀酒廠”,并很快成為子午河地區的招牌,取代了西屬美洲的進口貨。
他的酒甚至還通過走私渠道,賣到了墨西哥城的總督府,成為那里的殖民高官日常享樂的必備佳釀。
不過,好景不長,戰爭的消息傳來了。
新華與西班牙王國再度兵戎相見,而且此次還是新華主動向西班牙宣戰,并很快攻入墨西哥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