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沖、大沖等九個寨子的瑤人早有聯絡,見此紛紛響應起義,義軍的規模迅速擴大,很快從五六百人壯大至二三千人。
江華知縣被殺,城中財貨盡數被擄掠,百姓也被裹挾加入義軍。
長沙、衡州丟失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散了。
都知道滿清百姓過得很慘,而作為比漢人百姓更低一等(無意冒犯)的瑤人,他們屬于土民部族,不受到滿清官府的待見,被視作二等百姓備受歧視。
漢人要交苛政雜派,那他們就要加倍,還要隔三差五的征發徭役,苗人就是這么反的,這些瑤人同樣也反過很多次。
只是,每次反了都被鎮壓,完事了,頂多就殺個貪官,下一個來的還是照樣該貪貪,該壓榨壓榨。
若是沒有漢軍打到衡州,這些江華瑤民應該還能再忍個三十年,才會發動反清起義,而且鬧得非常大,清廷調集了五省重兵圍剿,打了兩年才把瑤民平下去。
不過現在,漢軍攻破長沙、衡州,給了瑤人極大的造反信心。
原來清軍已經爛成了這個樣子,那誰還怕這清廷破船上的三斤爛釘
義軍一路北上,先后橫掃藍山、寧遠、新田三縣,永州知府丁云錦嚇得差點棄城逃跑,連忙封鎖了府城,同時派出信使往衡州府求救。
沒錯,不是去湘西求救,而是往衡州府求救。
衡州府被漢兵吞并,永州知府當然知道,可知道歸知道,他也沒得選了,湘西離得太遠了,朝廷大軍壓根不可能過來,就算要來,也沒糧食能來。
反而東邊的衡州府近在咫尺,聽說漢軍的大將軍就在衡州駐扎,那可是有岳麓書院投靠,書院德高望重的老山長都愿意歸順。
請他來救永州府,肯定比讓瑤人破了永州城,殺了他這個知府來的強多了。
為了保命要緊,永州知府也顧不得什么反不反賊了,漢軍都已經快橫掃湖南了,這還能是反賊
永州府的瑤人反清,好似牽動了湖南土民反清的導火索,鄰近的寶慶府(邵陽),新寧、城步的瑤人也跟著反了。
麻林峒民藍金龍聚眾3000多人,不僅在九龍庵發動起義,還狂妄自稱“衛王”,公然改元“剛健”,封官拜將,布告王政,發兵進攻武岡州城。
漢軍明明什么都沒干,只是打下了長沙城,就給衡州士紳大戶帶來一種,漢軍似有鯨吞湖南,橫掃南方半壁江山的錯覺!
連帶著還把衡州官員嚇跑了大半,一下子就讓難打費時間的衡州城,居然主動投降了。
長沙、衡州,這倆湖南大哥二哥倒下,其他想造反的野心家,紛紛都得到極大鼓舞。
好像造反也沒那么難嘛!
聶宇還在衡州休整,就收到一封桂陽州大將軍送來的書信。
這桂陽大將軍實際只是桂陽臨武縣的一個礦工,本名叫做陳洪,因為聽說了漢軍破長沙,就也效仿跟著煽動官府礦場里的工人們,跟著自己一道也去殺官造反。
聶宇自稱大將軍,他也效仿自稱大將軍,都是大將軍,那就能平起平坐。
信上內容很簡單:“聶家兄長反清的早,弟弟這里就尊稱一聲大哥了,弟弟這邊想要打下桂陽,今后咱們兩家地盤攏一塊,共抗清軍,弟弟我去兩廣當皇帝,大哥在湖南當皇帝,豈不美哉”
(放個圖,紅色是漢軍,藍色是白蓮教混亂的范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