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日趨完善
桂陽州城拿下,漢軍的地盤已經變得很大。
聶宇這次親率大軍,兵分兩路南下,一路上攻城略地,地盤直接從開始的兩府一州,擴張到了現在的五府二州。
包括基本盤的荊州、澧州、岳州在內,又新據長沙(大部)、衡州(大部)、常德、桂陽州(北部)這湘東半片。
這些土地幾乎都是兩湖精華膏腴,不是大江大湖大平原,人口多,耕地多,產糧也多,就是盛產銀礦銅礦,非常適合采銀煉銅鑄錢。
兩府一州變成五府二州,地盤壯大一倍多,那行政系統也要做出調整。
岳州府仍舊作為大將軍府駐地,荊州府作為漢軍大本營,仍舊維持漢軍內部的“兩京”并行模式。
這個“兩京”是漢軍官吏私下的說法,因為漢軍大將軍是聶宇,而荊州作為漢軍起兵龍興之地,又是大將軍親爹,漢軍的老太爺在管。
荊州戰略地位也極為重要,控制了長江中游與江漢平原。
理所當然,荊州成了“陪都”,而岳州則成了“新京”。
聽著似乎有些草臺班子味道,但至少漢軍打下長沙以后更是不可阻擋,稱王建制、建國定都無非早晚而已。
岳州仍為“新京”,荊州為“陪都”,這是已經內部提前確定好的。
也有官員建議,可以把大將軍府先遷到長沙,因為長沙府是湖南的省城。
對于這個建議,聶宇確實有認真考慮過,長沙府占據湘江流域中心,水陸交通發達,地理地勢優越,可以說是全省經濟軍事重鎮。
可它同樣也太南了,還是新占之地,內部的官員行政班子以及外部的軍事系統,都還沒來及搭建起來,遷府的問題暫時不用考慮。
經過重新調整規劃,漢軍轄境新的行政區劃如下:
荊州府(陪都),轄管宜都、枝江、松滋、公安、石首、監利、江陵(附郭)六縣。
岳州府(新都),轄管華容、臨湘、平江、湘陰、巴陵(附郭)五縣。
澧州,轄管安鄉、安福、石門、慈利、永定五縣。其中永定縣屬于新降,因為常德沒了,永定縣令自覺應該守不住縣城了,便獻城投降,漢軍地盤推進至龍爪關,與湘西的永順府隔關相望。
常德府,轄管桃源、龍陽、沅江、武陵(附郭)四縣。
長沙府,轄管益陽、寧鄉、湘鄉、湘潭、瀏陽、醴陵、善化(附郭)、長沙(附郭)八縣。
衡州府,轄管衡山、安仁、耒陽、常寧、衡陽(附郭)、清泉(附郭)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