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忠烈祠
臘月二十三。
聶宇時隔大半年,終于再度折回了荊州府,跟著一起回來的還有漢軍的文武將官,包括之前駐在岳州府的一整套行政班子。
這些官員全部回來荊州府,既有岳州府太擠,并不適合真的作為漢軍的都城,讓中樞文武官員長期駐居,同時也對內宣示了漢軍接下來的戰略目標,將會著重轉向湖北。
至于湖南這里,長沙、衡州、常德、辰州這些戰略要沖,人口財賦重鎮,都已經都被漢軍控制,湘西的清軍也基本肅清了,接下來只需要留下一.部偏師,慢慢去打就夠了。
湘西的石柳鄧也不是唯來內附漢軍的,跟他同樣請求內附的,還有寶慶、永州二府的瑤民義軍,茶陵的殺盡王以及桂陽的義軍,這些人或遣使漢軍請求內附,或干脆自行就改旗易幟,對外明確自己已經內附。
當然,大家都是造反的,誰也別跟誰玩心眼子,這些人的內附名為內附,實際就是換上了漢軍的旗幟,漢軍既沒有派遣流官,也不能往這幾部義軍的地盤駐軍控制。
說白了,跟羈縻領土差不多,甚至還不如羈縻領土,漢軍只是名義上得了他們的內附,實際上還是各干各的,連宣調他們都勉強。
聶宇對此倒也并不生氣,有這么多義軍來內附自己,這是好事啊!
漢軍正好財政空虛,暫時沒錢繼續擴張,這些家伙能上趕著過來內附,雖然沒有實際歸順漢軍,但只有名義上的也夠了。
老話說的好,唯器與名不可假手于人!
有了名義,他們就是漢軍的轄地,今后漢軍要打他們,連借口都不用去找。
而且,這些義軍內附了漢軍,那么未來的一兩年內,這幾支內附義軍都不可能對漢軍造成什么威脅。
因為他們都內附了,總不能還往漢軍的地盤擴張,不能往漢軍地盤擴張,那就要么相互火并,蠶食對方的地盤,要么就把矛頭對準外省。
“啟程!”
“嘟嘟嘟嘟嗚嗚嗚嗚”
漢軍號手反復吹著軍號,聶宇披上自己大將軍的半身甲胄,身后跟隨有漢軍的文武將官。
荊州知府陳興懷頭前開路,漢兵捧著陣亡士卒的神主牌位跟上。
隊伍從荊州城西的大將軍府出發,一路步行前往荊州城東的忠烈祠。
忠烈祠的主體殿閣,來自于過去滿城修建的承天寺。
這并非聶宇在惡意針對,而是古代的寺廟,基本上就沒有干凈的。
荊州滿城的承天寺,漢軍只是稍微一細查,就發現里面的藏污納垢,簡直是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
什么放貸、人牙、賭博、傷人、兼并土地,等等行當,基本都有涉及。寺里的僧人,有三分之一都不干凈,另有三分之一甚至連度牒都沒有。
聶宇看到手下官員查出罪證,饒是有過心理準備,也都被驚到了。
寺廟里作惡的僧人,早已打包送去了挖礦開荒,保底刑期二十年,基本沒可能活著出來了。
余下的僧人,有度牒身份的集中遷走分給其他寺廟,讓他們去吃齋念佛。聶宇也不是什么殘暴反賊,僧人嘛,就要吃齋苦修才算高僧。
而那些沒有度牒的假僧人,他們都被漢軍勒令還俗,之后分批送給了火器坊工匠和軍醫后面做學徒。
沒辦法,雖然聶宇下發了釋奴令,幾十年前的雍正還幫著取消了賤人籍,但醫生、工匠的社會地位依舊不算太高。
醫生還好,治病救人,還有太醫這樣的特殊職業,倒是不至于混的太差。工匠就慘了,社會地位跟取消賤籍前,幾乎沒什么兩樣。
如今,把這些沒什么用處,還不事生產的大和尚,用來補充缺人的軍醫和工匠,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聶宇也不光對和尚們如此,對道士們的道觀也都一視同仁。作惡的道士送去挖礦開荒,沒有度牒的道士,送去給工匠和軍醫當學徒,總歸不能閑著沒用。
(明代僧道度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