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騎兵潰敗
清軍騎兵已經進入最后幾十米的高速沖鋒,壓根沒辦法躲開,也不可能躲得開密集的火銃、弩槍齊射。
瞬間前排的騎兵就倒下去一片,少說也有上百人了!
戰馬都扛不住,前腿跪倒下去,還絆倒了不少后排沖鋒,來不及躲避的友軍騎兵。
三千騎兵一下子折了上百騎兵,基本等于前排騎兵全軍覆沒了。后排騎兵一時間根本反應不過來,還在勒馬前沖,迎頭就撞上了漢軍步兵方陣的長槍林。
噗呲!噗呲!
長槍不能說刺入,而是撞進了戰馬的前胸骨頭,有的長槍方向朝上,干脆一下就被慣性和大力挑飛了戰馬上的清兵騎士。
真正的槍林彈雨。
先是火銃、弩槍的密集覆蓋射擊,子彈形成的彈雨和威力跟子彈一樣的弩箭齊射,清軍騎兵身上穿的衣甲根本擋不住。
好不容易沖到了近前,漢軍的火銃、弩槍還在后排,前排是層層重迭的長槍手和刀盾手掩護。
“砰砰砰砰!”
“咻咻咻咻!”
就在這支沖上來的清軍騎兵,被長槍戳的懷疑人生的時候,躲在長槍陣地后方的火銃和弩槍,再度開槍放箭了。
弩槍都是現代工藝打造,稍微操練一下,幾乎個個能堪比神箭手。
火銃就更離譜了,第二師的火銃營,已經用上了線膛燧發槍。
拉膛線機器已經造了出來,漢軍當然不可能棄之不用,早就先量產了好幾臺,日夜都在給槍管重新拉膛線,制作線膛燧發槍。
這樣造出來的線膛燧發槍,實際還存在各種問題,什么膛線拉的還是不夠好,線膛槍專用的空心子彈跟不上產量,導致火銃兵幾乎人手一把上彈專用的小錘。
可這還是不影響線膛燧發槍對于當前戰爭的劃時代影響,總有人認為機槍的出現,才是騎兵時代的落幕。
這個說法呢……很對!
但嚴格來說的話,早在線膛槍問世,騎兵就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因為線膛槍提高了子彈命中率,不至于像滑膛槍,需要搞線列陣型,提高火力密度來換命中率。
有了線膛槍,死板的線列陣型開始瓦解,步兵可以分散射擊,采取更分散的陣型,再加上線膛槍提高了射擊精度,也變相提高了有效射程。
騎兵很難再沖的起來,往往遠距離起跑加速的時候,就得先挨一輪槍子。等到了近距離,敵軍步兵早跑了,邊跑還邊跟你打游擊。
漢軍倒沒那么夸張,就連陣型都還在用保守的線列陣型,主要線膛槍才剛剛應用到實戰,許多經驗還不熟悉。
可不熟悉不要緊,打的準就行了!
幾十米的近距離,就連滑膛槍都能有效射程,線膛槍和弩槍簡直堪稱百發百中。
漢軍的火銃兵、弩槍兵一個個都化身神射手,每一槍每一箭都能帶走一個清軍騎兵。
打了兩輪,漢軍火銃兵漸漸熟悉了線膛槍,發現這線膛槍是真好使。
打的太準了,指哪打哪,完全不用憑經驗碰運氣。
漢軍火銃兵、弩槍兵干脆不再齊射,反正能打得準了,火力密度不重要,能多殺清兵就夠了。
幾百桿火銃、弩槍全都自由射擊,躲在友軍的長槍、刀盾后面,對著清軍騎兵放冷槍冷箭。
戰場上的清軍騎兵,不到片刻就完全沖不動了,漢軍火銃打的太準了,也打的太遠了,幾乎彈無虛發。清軍的騎兵沖鋒已經不起作用,近距離突破不了漢軍的長槍陣地,遠距離也拿漢軍一點辦法都沒有。
好些清兵被氣得干脆唾口大罵,這些反賊難道都不怕死嗎用血肉之軀去擋戰馬的沖鋒,他們雖然被長槍擋住了,但也有相當數量的漢兵被戰馬撞到吐血重傷。
這可是戰馬高速沖撞,跟被摩托車撞了沒什么兩樣,不當場去世都算不錯了。
反賊憑什么還不崩潰
清軍騎兵不能理解,既然不能理解,那就干脆不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