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義務教育下,百姓似乎得不到太多好處,反而還要前期大量投入,甚至因此損失一個能種地補貼家里的免費勞動力。
這放百姓身上當然會不愿意,也會心生怨懟了。
呂志宏忽然搖頭:“諸君,這事情也不能這么算的,你們且看這義務教育中關于小學、中學、大學畢業后的學子安排。小學三年為義務教育,正常讀完畢業者可前往鄉下任職村吏,而中學可任鎮長,大學可為縣中佐貳官。”
反正這么多的村鎮小學已經建成了,無人讀書人也是浪費,不如讓村民百姓都送孩子進去讀書,讀完畢業就地在本村做村長、村吏。”
“大王這是名為義務教育,實則是在為我大漢培養地方官吏呢!”
呂志宏說的都是真心話,戶部因為銀子完全不夠,所以都快愁的喘不過氣來。
可吏部也好不到哪去,戶部為了銀子而發愁,吏部也為了缺人而發愁,手上的官吏儲備完全不夠用。
打下來的武昌、漢陽、安陸等州府,里面的地方官還得從其他州府去硬湊。
“啪啪!”
劉駿拍了兩下手,示意眾人都聽自己說:“諸位,不論文教改革,還是義務教育,都是大王已經敲定下來。便是我等覺得不妥,也只能回頭勸諫,而不可輕易擅改。”
大漢內閣的權力確實比清廷內閣更大,但也大不了太多。
大漢內閣確實有著實權,可遇到漢王直下的王命,他們是沒有封駁權力。
當然,他們也可以強行封駁,那就給臉不要臉了。
“元輔說的是。”
眾人反應過來,均是搖了搖頭,這義務教育已經是板上釘釘,在內閣這里多說無益。
想反對,那就后面自己上奏勸諫吧!
“我們接著來議文教改革。”
劉駿快速翻篇,接著說起了文教改革:“大王現在要在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里,額外加入數學、物理、化學三門課程。這數學我們都知道,無非算數學問,只是換了個名字,現在這門數學課程要被列入學子必修,考試必考題目,所占比例也不能太低。”
“這件事就交給禮部全權負責了!”
顧景點頭:“分內之責。”
劉駿繼續說:“至于這物理、化學,按照大王的意思,物理差不多便是講解機械,與工匠器械有所相關,而化學似乎也是與物理相輔相成。”
姚宏毅總算等到了不太敏感的話題,同樣算是自己這讀書人的強項。他說道:“數學還好說,無非算學換了個名字,而且對學子將來為官確實有用,學一學的話,學子肯定還是愿意。可這物理、化學就不太好說了,與工匠有所相關,那不就是在培養工匠,學子們能愿意去學”
劉駿說道:“所以大王只將其定為選修,而非必修課程,學子可自行選擇修習這兩門課程。而大王的意思,就是如何讓部分學子,能愿意去修習這兩門課程”
王若愚說道:“那這并不困難,想吸引學子去選學,那就只有授官了,只要選學這兩門課程的也能授官,總會有考不上的學子,會去選學的。”
劉駿點頭:“大王也是這個意思,留白的部分就是具體的章程到底要怎么去弄”
說到具體章程,那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討論明白的。
眾人相繼提出各自的改革意見,主要還是以授官利誘學子們去選學,甚至可以把授官的品級抬高一級,作為吸引學子的手段。
大漢這邊一切都是初建,為了需求而創造新官職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包括情報司、宣傳局就都是為戰時要求,而增設的官職部門。
漢王想要學子們學習數理化,那增設類似于翰林院的物理院、化學院,那也不是不可以。
這里頭的具體章程全都交給了禮部、吏部去草擬。
講武堂的改革是最后才議,實際也不用怎么去議,漢王已經把方案遞下來,兵部直接拿去執行就可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