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稱王建制了以后就是這么牛馬,上到他這漢王,下到各部官員,基本都是全年無休。
稍微懈怠一天,可能就會誤了前線大事,導致萬劫不復。
聶宇喝了口熱茶,潤了潤喉嗓,對外喊道:“傳內閣過來議事!”
“是!”
外面值班的秘書官匆忙前往內閣辦事處叫人。
不多時,內閣眾臣奉命覲見。
“拜見大王!”
“免禮,賜座。”
“謝大王!”
“……”
待到眾人落座,聶宇拿出了之前禮部送上的奏章,說道:“今日召集諸位,不為別的事情,就為了這年號擬定。”
聶宇雖然還不是皇帝,只是漢王,但稱王了也是需要確定年號的,年號的作用不光關乎到了正統,還是百姓進行四時農耕的參照時間。
特別是現在的大漢,高喊的口號可是反清復漢,而大漢治下的許多百姓,卻依舊還在用著偽清的乾隆年號。
因為實在沒辦法,漢王府沒有確定年號,總不能不讓百姓用乾隆年號,那你讓他們怎么種地
這可是兩百多年前,可還沒有現在應用的公歷,就算公歷后來全面推廣了,農歷也還是沒有被取締,反而是與公歷合并相互合并使用。
這就是為什么后世的春節,年年時間都不相同,農歷和公歷是存在年份時間差的,西方人解決掉舊歷的辦法簡單粗暴,他們直接強行以教皇名義下令,把中間差的十天給取消了。
嗯,取消了,還成功上了歷史書,因為實在太荒唐了,一個命令就把十天給取消了,真把自己當神的代言人了。
顧景說道:“大王,年號擬定這是大事,若不確定年號,則我大漢終究還是名不正,言不順。就連百姓也會認為我大漢還是反賊,而用著偽清韃虜的年號,認為偽清韃虜才是正統。”
確定年號,這本來就是禮部提出來,同樣也是禮部的職責所在。
顧景身為禮部尚書,又是內閣重臣,這時不過是再度強調一番擬定年號的政治正確性和緊迫性。
確定了這事的政治正確,內閣的其他人才開始陸續發言。
劉駿說道:“年號擬定宜早不宜遲,最好在明年開春前確定下來。如此,趕到明年開春,正好可以通電全湖廣,用正式的改元紀年,來確立我大漢的正統,還能與之前駁斥拒絕偽清韃虜的議和相關聯,向天下人宣示我大漢要反清復漢的決心!”
王若愚補充道:“年號確定下來,百姓就能知道,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而非什么從賊的亂民,這很重要!”
……
內閣眾人如此輪流發言。
經過簡單討論過后,確定年號的擬定,宜早不宜遲,最好明年開春就正式確定下來,也能趕上大漢改元,還能趕上明年的恩科,好讓考生學子們都能感受到大漢的天威。
確定年號擬定時間,接下來就是年號具體該怎么擬了
聶宇拿出那部禮部呈遞的奏章,里面寫滿了t多個草擬的年號,還有年號背后隱含的政治寓意。
武德:大漢武德充沛,驅逐韃虜,恢復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