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明年規劃(二合一)
臘月二十四。
南方過小年了。
百姓家家戶戶灑掃屋子,準備采買過年的年貨,就算再窮的家庭,也會提前買些肉食,為孩子置辦幾件過年的新衣。
聶宇難得早些時間回去,陪伴王后陳蕙蘭、王妃劉氏一同吃了個家宴,就算是過完小年了。
劉氏吃完先回自己院子,聶宇則陪伴陳蕙蘭去王府的后園散散心,說是王府園,|實則就是一處小院子,幾分鐘就逛完了。
漢王太窮了,王府就是原來的大將軍府重修了一下,還分了一部分作為官府公衙,能剩下個園給他逛逛已經很不錯了。
陪著陳蕙蘭逛了一會兒,又留下說了會話,聶宇沒有宿在王后院子,而是前往劉氏的偏院歇息。
陳蕙蘭現在有孕在身,起碼都快七八個月了,走動幾下都累,留宿院子自然不可能。
作為大漢的漢王,聶宇但凡要是長期留宿王后院子,冷落了王妃,群臣都得上奏彈劾……彈劾王后的娘家人。
漢王是他們的大王,是國家的君主,君主肯定是沒錯的。君主的王后身為國母,就算有錯也不能明著講出來,家丑不能外揚,君主的家丑就是國丑,更加不能外傳,那就只能把王后的娘家人拉出來背鍋了。
事實上,自從王后有孕以來,今年的外戰也差不多打完。聶宇就時不時能接到幾本奏章,都是旁敲側擊的在勸他廣納妃娘,充實后宮。
作為一個君王,后宮居然就一個王后、一個王妃兩個人,這未免也太寒酸了,寒酸到連漢王手下的文臣武將,都不敢隨便納妾。
大王就只有兩個后妃,你一個做臣子的,三妻四妾像話嗎
當然,這些只是表層原因,深層原因在于政治聯姻的需求。
地方豪族大戶之所以能忍受大漢分他們的田、禁止他們蓄養奴婢、大搞新稅法改革,一方面是因為大漢手里握著刀把子,另一方面也是他們認為大漢真的有可能成事。
大漢能成事,聶宇就能坐上那把九五之尊的龍椅,那他們作為大漢治下最早一批投奔的土紳,開國元勛難度太高了,但送女兒入宮搶下一代的富貴還是可以的。
這已經是政治聯姻的慣例了,真正的豪族大戶,要的就是政治聯姻,搏一把皇親國戚的大富貴,說不定還有機會能生下皇子奪嫡爭位。
偽清治下就不用想了,后宮嬪妃都是八旗內部消化,壓根容不得漢人插手,頂多就是漢八旗而已。
可能這也是為什么老有謠言,甚至謠言還被拍成了電視劇,說什么乾隆其實是漢臣的私生子。
最離譜的是還誕生了兩個版本,兩個版本乾隆的“漢人生父”剛好就是叔侄關系,主打一個漢人士大夫的精神勝利法。
倒是嘉慶這位清仁宗,這家伙才是正兒八經有著一半的漢人血統,因為嘉慶的生母祖上就是投降了的漢軍旗。
對于勸自己納妃的奏章,聶字全部都予以批駁,但用詞并不多么激烈,反而較為溫和,給的理由也讓這些人無法拒絕:
“今天下未定,偽清韃虜未平,孤豈能貪圖個人享受,而忽視反清復漢大業納妃之事,暫且容后再議!”
……
留宿王妃偏院一夜。
翌日,早上。
劉氏依依不舍送聶宇起床出門,離開前聶宇故意劉氏小手上勾弄幾下,在劉氏回望目光下方才哈哈笑著離去。
來到王府辦公衙門,準備開始今天的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