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親自去談
寶慶瑤王藍金龍,這家伙膽子確實挺大,見到徐三郎率軍進駐寶慶府城了,居然還敢聚兵守城,抗拒漢軍兵鋒。
不出意外,這貨一敗涂地,死在了武岡州城。
死的非常潦草,是被身邊的瑤親兵干掉,腦袋當成投降的投名狀,送給了漢軍。
瑤很團結確實沒錯,可藍金龍這瑤王卻是個蠢貨,當了一年的瑤王把他腦袋也變蠢了,居然選擇揚短避長,不跟漢軍去山里打游擊,反而強行死守武岡州城。
漢軍什么都沒干,就是圍城了半個月,就成功把城里的瑤逼的受不了,殺了藍金龍也要回老家山寨。
到了這一步,一切似乎還很順利。
瑤王沒了,沒有帶頭抗拒大漢的蠢貨了,那應該治理起來事半功倍才對。
可實際卻是恰恰相反,沒了瑤王以后,這些瑤部分選擇鉆進山溝不出來,部分在寶慶官府的政策下,愿意下山落戶,但堅決不愿意定居山下,真正愿意下山定居編戶的,只占了極少的一部分。
寶慶官府按照之前定下的對瑤政策,也不去強迫瑤民下山落戶,只是大肆封山和減少瑤的賦稅優免,以此逼著瑤能夠下山。
然后,瑤就炸了。
這些瑤太團結了,分田官、鎮長要給他們分田,給他們減免賦稅,那沒問題。可農民公會全被各山寨謹防不讓建,鎮長和分田官甚至連瑤的山寨都進不去,進去了就被轟出來。
所有瑤民只聽本寨瑤老,完全不認官府定的什么村長。
不光如此,這些官府定的村長,多為下山落戶的瑤瑤民,他們干脆被當地山寨的瑤民,認定為了背棄瑤的叛徒。
寶慶知府于昭,現在已經被弄到焦頭爛額,殺了不安分的瑤王藍金龍,漢軍又大勝一場,打疼了瑤義軍。再靠著經濟封鎖與瑤民分化,瑤倒是很快就安撫下來,可之后就尷尬了,沒辦法控制啊!
瑤們有自己的方言交流,再加上瑤自身的獨立性與封閉性,惡劣的山林環境讓他們對內對外都很團結。
瑤王不讓他們回山寨,他們就殺了瑤王。現在大漢官府要他們下山,給他們搞農民公會,他們不知道什么是農民公會,也完全不需要農民公會。
瑤多聚居山林,說白了就是化外之地,這里不受偽清官府直接控制,同樣也沒有土司管轄治理。
瑤內部完全以“議榔”、“款會”、“叢會”等為社會組織結構,對內實行血緣山寨為紐帶的(相對)民主選舉。
因為瑤的總體人口不多,生活環境普遍較為困苦,可分配的資源利益非常稀少,所以這民主選舉還真就比較民主。
選舉出來的山寨瑤老們,基本都能做到為寨子盡心盡力,不貪污不弄權。
幾捆柴火、幾筐野果,有什么好貪污的
這也是為什么藍金龍會敗的那么快,實在是他自稱瑤王,讓瑤的瑤民感受到了不滿。
他們既不喜歡頭上有個瑤王壓著,同樣也抗拒漢王來管他們,農民公會在他們看來,也是完全多余的玩意,是漢王和那些漢軍過來控制壓迫他們的工具。
聶宇聽完也能明白寶慶知府于昭的難處,徐三郎都還好,武將只管聽命打仗,打不了的就發電報請令,不用事事擅專,可知府不行啊!
瑤不服管,農民公會建不起來,于昭帶過去的鎮長、分田官都沒用,人家壓根沒田可分。
糧食山貨全部讓瑤老集中分配,清苦的日子讓他們非常團結,也非常排外,比平地瑤都還排外。
于昭以知府之尊,還親自去隆回找瑤的幾個就近寨子談過幾次,對方迫于漢軍的兵鋒,倒是尊重禮遇了他,可惜談到具體的農民公會、下山落戶,一個都沒談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