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動氣
內閣。
“大王這是動氣了!”顧景看著手里的批文嘆息道。
王若愚說道:“動氣也是應該的,這些學子已經一而再的觸犯大王底限。上一回還只是在地方上聚眾投遞請愿疏,大王也做出了讓步,給了這些學子們重開恩科的恩典。可這一回他們卻是變本加厲,居然公開聚集五十多個荊州學子,去漢王府叩闕,這是什么意思”
林文昌也說道:“這些叩闕學子名為叩闕,實則醉翁之意不在酒。若果真對邸報有著意見,覺得《大漢新律》和《女誡》新例不妥,完全可以公開上奏呈疏,而不是叩闕鳴冤,他們能有什么冤屈”
這些學府學子雖然沒有官職功名在身,但他們還有大漢學府的學籍,只要有學籍作為憑證,那都可以自由呈遞上疏。
這也是自上次聚眾上疏請愿,遭到地方府衙截留駁回,聶宇經過思最后做出的補充改動,目的就是不要阻塞了民間向上檢舉監督的言路。
戴毅皺著眉,他的思考角度不在學子身上,而在論罪判罰上面:“大王的批文懲罰力度有些太重了,這首惡串聯之人固然有罪,但革除功名學籍已是重罰,還要刑部嚴懲不怠,這是在拿叩闕學子殺雞儆猴啊!”
顧景說道:“大王給的批文已經很清楚,我大漢會在下月的邸報,允許大漢的學子讀書人們,公開辯論探討《女誡》新例和《大漢新律》,這就是大王在讓步了,在對學子們施加恩德。而有了施恩,就要有威懾,要恩威并施。大王已經容忍過學子們一次,還給了額外的恩典,當然不能一而再的放任學子們胡來。”
“那這批文”呂志宏問道。
劉駿親自拍板道:“這批文就不用議了,大王既然沒有征求內閣意見,那就是已經決斷好了,禮部和刑部各自拿上批文去辦事吧!還有,再遣人通告一下郵傳部,讓他們務必重視起來,提前做好邸報辯經的準備。”
大漢弄出來的邸報辯經,說白了有點類似于西漢時期的鹽鐵之議,都是內部出現一些矛盾問題,通過召集民間學者和朝廷學者,相互之間公開來一場辯論口水仗。
聶宇的想法很簡單,即是通過公開的邸報辯經,來讓纏足陋習和婦女可以拋頭露面的思想,能夠順勢廣而布告,而不只是浮于表面的政令。
而且,辯經可是很耗時間的,西漢的鹽鐵之議,就來回辯了足有五個多月,才最終辯出了個差不多的結果。
這個差不多的結果,也只是西漢朝廷略微讓步,收縮部分鹽鐵官營產業,讓出部分官營利益給郡國商人豪強。
而辯經一旦真的辯起來,基本都會迅速演變成學術道統之爭,鹽鐵之議就從一開始論述鹽鐵官私營的利弊,到后面變成了儒家學派的義利之爭。
到底是重義輕利為正統,還是重利輕義為正統
又由此演化出戰爭狂人的激進派儒生,到保守和親的守成派儒生。
反正最初的鹽鐵官營還是私營,對民間學者和朝廷學者都已經不用重要。
這放到如今大漢也是一樣道理,因為這是大漢官府公開搞出來的邸報辯經,又有漢王首肯和作為裁判監督,那可是難得能為自己的學出術道統揚名立萬的好機會。
什么女子該不該纏足,那是什么勾八議題
誰特么的在乎這破事
……
兩日后。
漢王府,大門外。
叩闕第一天就有禮部官員,過來給叩闕的學子們挨個記名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