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跟著道:“明年開春,必須對安徽、江西增兵,無論如何都要優先拿下贛北和皖南。不然清軍解決了河南的劉之協,下一步必定集中兵力對付我大漢。”
此話一出,眾人都是深以為然。
當年的三藩之亂,偽清就是先把耿精忠、尚可喜、王輔臣、鄭經這些實力較弱的逐個擊破,最后才來打最強的吳三桂。
現在偽清的套路明顯也是差不多,大漢難對付,那就先不管了,先把好打的白蓮教解決,之后再集中兵力慢慢跟大漢決戰。
聶宇反復思付良久,點頭說道:“內閣替孤擬兩道旨意。這第一道,讓大都督府立刻制定明年對贛北和皖南的戰略計劃,還有調第二師漢軍坐船順江而下,前往安徽。”
“第二道旨意,禮部派遣幾個行人,替孤好生慰問一番第二師的全軍將士,與第一道旨意并行,再賜以一些酒肉軍餉的賞賜。”
說罷,接著補充道:“各地的農民公會、分田官、鎮長以及縣令,來年開春務必都要盡心竭力,切莫因戰事而誤了農時,導致地方糧食減產。”
“臣等遵旨。”
一連串的旨意王命下達,內閣眾人連忙拱手應道。
如這般開春雪化后就打仗,對大漢和偽清兩方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
因為打仗本身打的就是后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開春雪化后打仗,必定要征召大量民夫。而這又必然會耽誤到地方農時,來年偽清地方的糧食減產,甚至爆發戰后饑荒,幾乎是板上釘釘。
偽清發瘋了,這是準備打白蓮教一個出其不意,用最快速度滅掉白蓮教,不惜犧牲餓死大量百姓。
反正百姓就是韭菜,割一茬長一茬。
偽清發瘋,大漢沒辦法,只能跟著發瘋,否則就得坐看河南的白蓮教被滅。
雖然現在還是準備坐看白蓮教被滅,但在白蓮教跟清軍對消耗的時間,漢軍完全可以趁機出兵,奪取皖南和贛北,打通進兵江浙的通道。
戰爭就要來了,明明兩邊的科舉都還沒結束,就又要打大仗了。
大漢這邊雖然麻煩,但仗還是要打,只能盡力提前做好準備,讓地方農民公會和鄉鎮官員盡力協調好,不讓民夫家屬因為缺失勞動力而太虧。
這也是農民公會最大的作用,農民公會的職能與分田官、鎮長高度重迭,但涉及農村的集體徭役、民兵操練等等,全都離不開農民公會。
集體徭役當然不是真的搖役,大漢都把賦役廢除了,這里的徭役只是慣性稱呼,修的都是自家村子的公共水渠,還有村子通向官道的村道干路。
官府不負責出錢雇傭,全是農民公會自己組織協調。
農民公會的百姓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對,自己給自己修水渠,修大路,還要什么工錢
集體搖役、民兵操練都能解決,給那些民夫家屬農事幫襯一下,那也無可厚非。
人家是冒著危險,去當民夫,為他們的土地和好日子打仗,只是農閑給人家幫幫忙,打理一下田地,還有農民公會負責牽頭,未來他們有什么事情,農民公會也會牽頭互相幫忙,倒是沒人會不愿意。
叮囑安排完這件大事后,聶宇接著問起恩科情況,這可是大漢的首次恩科,容不得他不去重視。
科舉是萬惡之源,但確實也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標準化的遴選人才,而且還足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