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什么美利堅國,他好像隱約聽前幾年遇到的英吉利國商人,似乎提起過,印象還算比較深刻。
因為對方說這個美利堅國,曾經是英吉利皇帝(國王)的一塊海外土地,但后來造反自立,不要皇帝了。
汪興業初聽到時,還對這個美利堅國感到不可思議,一個國家怎么能沒有皇帝呢
這不是都亂了套嘛!
哦對了,還有那個英吉利國,小小的海外蠻夷國家,居然敢僭稱皇帝,簡直是大逆不道。
汪興堯沒有就海外話題說太多,接著說道:“徽商今后肯定是沒了,不僅是徽商,還有揚州鹽商、八大晉商這些各地商幫,肯定全都是要取締。如此龐大到能夠干涉朝廷官府決議的商賈幫會,就算來的不是漢王,那也早晚是要完蛋的。既然如此,倒不如趁現在主動解散,還能得到大漢朝廷的庇護扶持,而我等徽州商人又是第一批投效,今后必定大有可為!”
汪興堯一口氣說完想法,汪興業已經完全想通,連連點頭:“賢弟說的有理,今日一敘,愚兄受益匪淺!”
好家伙,這一想通了,連“賢弟”、“愚兄”都出來了。
很簡單,要是徽商一家被強制拆散,那汪興業可能還有些郁結,但揚州鹽商、八大晉商等等各地商幫都被拆分,那就沒什么事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有人都被解散商幫,那都在同一起跑線,就沒人再去怨懟朝廷,反而會一邊幸災樂禍,一邊重新搶跑內卷。
因為大漢先解散了商幫,接著又開放海禁,允許商人重新出海貿易。
相當于打一巴掌,給了一顆甜棗。
雖然沒有明確政令旨意,可汪興堯這邊已經把暗示給的很明顯,汪興業又不是傻子,哪能聽不明白
大漢要重新開放海貿,對他們這些有實力的商人而言,吸引力可太大了。
海貿到底有多賺錢,就看廣州十三行的崛起速度就知道了。
作為乾隆閉關鎖國后,唯一對外通商的海關口岸,負責這里的十三行商人已經不能用豪富來形容。因為他們的富已經是文字難以形容,普通人難以想象。
乾隆閉關鎖國到現在,短短四十年時間,十三行通行的海外洋船就增加了十倍之多,稅銀更是增長足足四倍有余,突破兩百萬兩大關。
這可是海關關稅一項而已,相當于滿清國庫的三十分之一,對于把海禁和重農抑商點滿的清朝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廣州十三行甚至因為太有錢,干脆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
十三行既是乾隆特許的海貿壟斷商人,同樣也是乾隆的在南方的私人金庫。
十三行的商人除固定每年要向乾隆內庫捐銀十萬兩以外,還有各種宮廷采辦珠寶貨物,都要十三行商人負責出錢,就連歷史上的白蓮教大起義鎮壓,他們也捐輸白銀軍姿超過五百萬兩。
到了差不多鴉片戰爭前期,廣州十三行的商人在資產上實際已經超過了富可敵國的揚州鹽商和八大晉商。
當然,盛極而衰,任何行業形成壟斷,對百姓而言都是災難。
聶宇可不打算讓十三行繼續蹦跶,他連幫自己的徽商都打算取締拆分,這十三行的好日子能過到什么時候,取決于漢軍何時攻打廣東。
(今天加班,先更一章,后面晚上下班再碼,抱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