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貢院
二月。
荊州,貢院。
大漢士子們期待了三年的恩科會試,終于是正式開始了。
恩科會試為大漢首場,之后以此為例,每三年一次,與鄉試并行。
會試考期沿用明清常例,定在一年的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共三場,每場三天,共考九天。
因為是在春天考的,所以會試民間慣例也叫春闈,而鄉試則考在八月,同樣也是三場九天,故而也叫秋闈。
去年十月份在武昌增設的額外鄉試補考考棚,那是漢王給安徽、江西士子們的恩典,情況特殊,之后也不會再沿用。
二月九日,會試當天。
來自大漢各地的考生,已經紛紛云集荊州貢院大門外。多數都是湖廣兩省考生,僅有很少一部分為江西考生。另有三人格格不入,他們是安徽宿松縣的考生。
荊州貢院的前身,是過去荊州滿城某個八旗權貴的私宅。
現在這些八旗不是被砍了,就是正在大漢的官田礦山里做奴隸服刑,基本沒可能活著出來。
大漢雖然已經廢除奴籍,但目前來說只針對尋常漢民,要是遇上滿洲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漢八旗和包衣奴才,那都不在此列。還有犯了重大罪過,貪污瀆職、殘虐害民的士紳官吏,同樣也有可能被罰為奴役。
考場入試,定在了上午八點。
才到凌晨四五點,就已經有一大堆的考生在貢院大門前排隊。
荊州府衙得到消息,連忙請示上級,在得到命令許可后,這才安排考場衙役、軍士提前入場,前往貢院維持秩序,同時搬去自鳴鐘(鬧鐘)作為報時。
提前放考生入場是不可能的,這是大漢建制立國的首次恩科會試,所有考場規矩都是內閣、禮部、漢王聯合擬定。
只要這第一場辦好了,那以后都會沿用此例,輕易不會擅改。
考生們見到衙役和軍士來貢院,那些衙役們還好,只是臉色有些臭,而軍士全都面帶殺氣,看著就讓人懼怕。
本來有些鬧哄的考生,瞬間全都偃旗息鼓,乖乖退到數丈之外坐等。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而且這里還是荊州城,漢王的腳下,跟這些武夫丘八們爭執,要是一不小心上達天聽,給漢王留下不好印象,影響到未來官場仕途可就虧大了。
差不多干等兩個時辰,自鳴鐘準時報響。
“嗡!嗡!”
分開圍坐的考生,立馬聞聲而起。
貢院衙役、軍士跟著快步上前維持秩序,所有考生全部排隊有序進場,并且入場前還要進行嚴格的搜身檢查。
程駟舉排在隊伍最末,心底卻是無比緊張。
都已經來貢院憑票參加會試了,程駟舉還是有些不敢置信。自己明明只是碰碰運氣,結果居然真的就通過了武昌增設的鄉試補考。
當然,程駟舉也差不多能明白,為什么自己能通過鄉試補考
武昌府的鄉試考棚,加上他們安徽考生在內,皖贛兩省的考生,總共就來了二十七人,江西二十二人,安徽五人。
確切地說,是九江、吉安兩府各來了十一人,而他們宿松縣就來了五人。
而江西考生錄取了十三人,他們安徽則錄取了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