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湖廣已經說完,其它地方呢”
劉駿聞言接著把奏章報告往后翻:“江西新占已有一年,地方官吏已基本充盈。經過一年實地考察,對江西農業規劃,內閣以為可著重于茶葉、、苧麻、桐油等經濟作物,特別是茶葉、和苧麻。”
聶宇抬了抬手,示意繼續。
劉駿展開說道:“先說茶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饒州府的浮梁縣,便是江西主要的茶葉產地。其不僅產茶葉,還有景德鎮的瓷器,皆為浮梁縣特產。”
“江西遍布山地,非常適合推廣茶山種植。而且江西又是南方最大的產地,這里的種植極為繁盛,而我大漢又剛剛推出了興華號紡紗機,正好可以與之相配合,消化江西產出的大量,刺激江西的民生經濟。”
“除開以外,江西最重要的作物,當屬苧麻。”
“苧麻跟茶葉一樣,都很適合在江西山地種植,就算荒山野嶺,苧麻也能隨便栽種豐收。而且,苧麻紡織出來的夏布,穿在人身上透氣涼爽,又有多種用途,完全不用愁銷路,種植苧麻比之茶葉、的經濟效益更高,收成也更快。”
當然,苧麻種植肯定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苧麻種植起來很容易,產量和經濟利益也很高,紡織出來的夏布透氣涼爽,甚至還能拿來制作天然的醫用繃帶。
但利用苧麻紡織夏布的工藝,非常之麻煩,就連麻煩這個詞,都是來源于苧麻的紡織工藝過于繁瑣。還有所謂成績的“績”同樣源于苧麻紡織夏布的“績布”工藝,其工藝繁瑣,且費時費力才能成一尺“績布”。
不過,麻煩歸麻煩,賺錢也是真的賺錢,江西苧麻必須推廣!
“嗯,”聶宇微微點頭,“孤沒有意見,江西山地太多了,一味的墾荒種糧食,只會事倍而功半。這苧麻、茶葉、就很好,正好可與我大漢的紡紗機相輔。除了這些經濟類作物,還有景德鎮的瓷器,也可以重啟發展,瓷器不用只給官府采用,還可拿來賣到民間、海外。”
既然穿越都穿越了,怎么能不趁機往外賣高價瓷器呢
這些歐洲鄉巴佬,對于自己不懂的東西,就覺得一定都是好東西。
先是茶葉被賣到暴利天價,還因此衍生出了專門的下午茶習慣,甚至引爆了前些年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直接加速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瓷器就更牛逼了,因為中國的瓷器對歐洲流入太少,一位神羅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就下令找人仿造中國瓷器。
還真就讓他碰巧仿造出了個半成品——梅森瓷。
梅森瓷一經問世,就受到歐洲王室的爭相追捧,哪怕它是純白的,而且頗為粗糙,基本就是照抄中國瓷器,可以看作是山寨版,但依舊能在歐洲賣到天價。
聶宇若是能把景德鎮的瓷器,給賣到歐洲,幾乎都不用去打價格戰,一波就能把梅森瓷徹底打趴擠垮。
懂不懂什么是正版
一個山寨的垃圾玩意,平替的廉價貨,憑什么跟中國瓷器打
江西的農業計劃說完,之后還有皖南。
因為皖南只有三分之一的省,所以皖南基本沒啥可改的,還是該種啥種啥。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末年的時候,皖南通過徽商在沿海引進了玉米和番薯作物,尤其是玉米在徽州山區多有墾殖。
玉米是把雙刃劍,可以養活大量百姓的同時,玉米在山地的過分墾殖,也會破壞坡地結構,損害土壤肥力,引起土地荒蕪沙化以及山體塌陷等自然災害。
對了,徽州府還有生和茶葉,生就不說了,江南的生主產區就是徽州。而茶葉更是了不得,徽州的松蘿茶可謂江南名茶。
太平府、寧國府,這里為安徽的主產地,明朝就已有所發展,到了清朝達到鼎盛。
余下的貴州三府、廣東連南、四川夔州,這些地方都是大漢新占。地方官吏都還沒到齊,所以內閣暫時沒準備什么農業規劃預案,目前還是維持現狀,該干嘛干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