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親征
今春,漢王御駕親征江南。
湖北、皖南、江西三省的商船,能征調的都被征調,作為大軍的間運糧輜重船只。
三省商人對此并沒有什么不樂意,反而還非常積極。
因為漢軍征發雇傭商船,雖然也不給錢財,但作為補償會給船主和間的商人都發一張折稅文書。
只要以此文書過大漢的各路稅關,一年以內都能得到折稅減免優惠。
不要小看這點優惠,凡是能被漢軍征召商船的商人,那基本都是有些實力家業在身,沒有實力,哪能組建水上船隊。
而大漢的稅法早在建制之初,就已經全面改革更化過,大致就是你的財產收入越高,要交的稅額比率就越高。
目前來說,大漢建立政權才沒幾年,官僚行政系統都還算干凈,沒有什么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現象。
每年公開殺的那些貪官污吏,流放的犯人親屬家眷,可都不是白殺白流放的。
所以,對于這些有點家底的商人而言,現在大漢發放的折稅文書,可不只是簡單的一張紙,而是白的銀子。
不僅如此,大漢對走私打擊的嚴厲程度,也讓這些折稅文書的價值進一步抬高。
而且,大漢發的折稅文書只限時間和減免額度,不限固定的使用人,就算這些商人自己用不到,那也可以轉手租賃給別人用,賺取傭金。
總之,大漢把折稅文書抵押雇傭商船的政策一頒出來,馬上就是一群看到了商機的商人,紛紛把自己閑置的商船租賃給了漢軍。
甚至還有部分很有商業頭腦的商人,干脆自己都先不做生意了,先跟著跑去給大漢做輜重船,等到了江南以后再就地采買江南的特產,拿著大漢發給他們的折稅文書,倒手返回大漢倒賣特產賺錢。
“大王此法果真厲害,僅以一紙未來的減稅文書,不費國庫一分錢糧,就征召了這么多商船為漢軍打仗。”顧景站在荊州碼頭,凝望長江上正在順江而下的龐大輜重船隊,不由感慨道。
旁邊的林文昌補充道:“征召商船只是其一,有了這些減稅的文書,那些商人總歸是要使用的,就算自己不用,肯定也會租給別人去用。”
“雖然減稅時間只有短短一年,但只要一年以內商人全部拿著這個去做生意跑商。這樣過了一年以后商人們會產生習慣,我大漢的商業就會自然興旺發達。商業興旺,則財稅增加,國家就會寬裕。”
“而且,這一次商人們已經嘗到了甜頭,等下一次他們就不會再畏懼外戰,甚至一打仗這些商人反而會自己跑過來為我大軍出船運糧。”
不愧是搞經濟的,一下子就看出了聶宇這套法子的各種好處。
不僅打仗省錢,還能增加商業的流動,刺激增長大漢的財稅收入,讓因為發放減稅文書少掉的稅收,再以其它形式流回因庫。
好家伙,一石三鳥,純空手套白狼!
林文昌這位戶部尚書甚至都想了好久,才根據漢王給他的些經濟學書籍,琢磨出來其中的門道。
那些個自認為得到好處的商人,那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就算知道了他們也抵擋不住誘惑。
商人都是重利且短視的,只要有利益驅動,他們不會在乎利益背后藏有什么風險。
安慶,桐城。
李殿華已經混上了桐城典史的官職,因為整個桐城縣衙除了新調過來的縣令李婺茂,就屬他文化水平最高,還有些理政治理經驗,又不是本府人。
此時此刻,李殿華正在主持縣中民夫的征召,看著眼前已經快被百姓淹沒的報名處,他不禁有些無語,又有些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