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設置的幾處報名點,那些縣衙文吏已經忙的是不可開交。
“這位老鄉,我們這里招的是民夫,您還是趕緊回去吧!”
“別人都能要,憑啥不要我!”
“老鄉,我都叫您老鄉了,您老看著都快六十多了,就別來湊熱鬧了,真去了您能跟得上官兵嗎”
“這位大娘,我們要的民夫,不要女的,只要男的,您就別抹黑了臉,過來渾水摸魚了成不”
“老哥,您是沒問題了,但事先說好,此次民夫征召,只管吃飯,不給工錢。”
“咱曉得,趕緊摁了手印吧!”
“……”
不給工錢,只管口根的民夫征召,之所以相城縣的百姓能夠這么積極。
全是因為漢軍今年又改了新政策,今春大漢的出兵計劃已經明顯超出戶部的財政預算,所以各種錢糧的調度都顯得有些提襟見肘。
大漢內閣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現在征召民夫,不再發給工錢,只管民夫們的口糧吃飯。
作為補償,凡是家里有婆娘的民夫,婆娘都能重新獲得分田,有孩子的也能跟成人一樣分田。
這就要說回原來的大漢,由于分田之初未考慮到女子出嫁會帶走田產,以至于地方上出現了單身漢子婚嫁困難的境況。
當時的大漢內閣,給出的辦法是不做強行干預,讓百姓自行協商解決。
百姓自行解決的速度也很快,跟大漢內閣猜測的差不多,就是女子出嫁以后不帶走田產,而夫家同樣也不會給出聘禮。
所以,除了那種互相嫁娶兒女,交換田產的百姓家庭,剩下的只要有婆娘的,婆娘的田產基本都留在了娘家。
就連家里有兒女的,按照大漢之前的政策,沒有成年的兒女,同樣也是不給分田。
這也是大漢為了減輕分田壓力,不然地方上的人地矛盾太大了,人口壓力也太大了,這點田產壓根不夠分的。
現在,漢王頒布的民夫政策,貝安愿意無償來做民夫的,他們的婆娘都能重新獲得田產。
家里有兒女且兒女沒成年,不能分田的,做了民夫后也能提前分田。
聶宇這一套政策,可謂是下了血本,要么就不打江南,要打就出全力去打,務必要做到一戰定江南!
李殿華開口說道:“百姓如此不畏戰事,反而奮勇參戰,大漢民心擁護依附,江南已然指日可下了!”
桐城縣令李婺茂,忽然來到李殿華身邊笑著說道:“此戰大王御駕親征,自然是會旗開得勝。興許再過兩月,李典史就能衣錦還鄉、光耀門相了!”
“縣尊!”李殿華連忙拱手。
李婺茂簡單打趣了一下,接著說起正事:“剛剛安慶府已經送來消息,漢王御駕已經抵達安慶。白將軍不日就會出師北上,讓我們桐城縣做好準備!”
“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