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十萬大軍
聶宇親領漢軍第七師進抵安慶,接替了皖南漢軍的駐防,同時對兵力不足的第二師進行了臨時補充。
萬事俱備,漢軍正式對江南發動了攻勢。
北路軍第二師———
白楠在安慶開拔,麾下八千大軍全部出動,又補充了第七師的一個鎮(兵力2000人),兵力已經恢復到一萬人建制。
又有八千民夫隨從北上,大軍總兵力逼近兩萬人。
北路漢軍的戰略目標也很簡單,北上先攻打廬州府,把廬州府這處淮南的戰略要地給拿下。
接著再以廬州府為中心,橫掃整個淮南地區,將戰線一直推到淮河。
之后再由淮南進兵,攻打河南省的光州,從而把南方防線給整個連成一片。
南路軍第六師———
第六師的師長名叫吳俊,曾經在安仁縣帶著一千人,一戰擊潰殺盡王的數萬大軍,又在攻打攸縣時嚇跑殺盡王麾下賊首滿天飛,靠著戰功累升到了第六師的師長。
跟隨楊芳后面在江西打仗快一年,一軍主將的基礎用兵方略,已經學的差不多,甚至還被楊芳帶著染上了用兵行險的打仗風格。
陸師大都督府制定的戰略規劃,第六師的漢軍先經過徽州,進軍攻打嚴州府。
趁著浙中和浙東起義,浙江清軍顧不上漢軍的空檔,以迅雷之勢先打下嚴州。
占據了這塊三江交匯地后,接著再以此為踏板,跟蔡牽水陸并進,合并攻打杭州府。
只要杭州一下,浙江大局就定了。
東路軍第五師———
聶宇直接御駕親征,親自擔當三軍主帥,楊芳陣前副帥隨從。
東路漢軍除了楊芳的第五師一萬人以外,又有大漢長江水師第一師的主力艦隊,還有湖北帶過來的一萬民兵營,以及第七師的兩個鎮兵力。
東路軍總兵力,已經接近三萬大軍。
三萬人的漢軍,水陸并進,戰略目標定的很明確,先攻下南京,再奪取淮河以南的全部江南州府。
以上三個方向的東征攻勢,漢軍出動兵力算上民夫的話,已經達到了六萬多大軍。
這還沒有算上西邊對四川、貴州兩省的出兵,還有南邊即將對廣東發起的局部攻勢。
這些全部加起來的話,漢軍今年出動的軍隊,真就能夠得上十萬大軍了。
一戰出動十萬大軍,就大漢目前的后勤能力,不能說有壓力,只能說壓力山大。
還好西征、南征的漢軍,出兵并不滿編。
而且西征四川的漢軍,可以走長江水路,大大減輕了后勤壓力,又有石砫馬家提供了民夫、車馬的支持。
馬佑昭為了討好大漢,確實是真拼了,何順安看不上他的石砫兵,就把他帶過去的石砫兵全部編入了民夫營。
這貨不但沒生氣,反而主動負責了民夫糧食,又出了不少車馬幫著漢軍運糧。
何順安就這么一路沿江南下,所過之處望風皆降,仗是完全沒怎么打,一直到了重慶才算是被卡住。
重慶知府張瑞源,這貨太無賴了,見到漢軍來襲,打都不敢打,直接封鎖了城門死守重慶。
重慶府有“山城”之稱,四川天險的保護,漢軍就算用攻城巨炮強轟,都能打很長時間。
何順安沒辦法,索性就在重慶府扎營,又分兵去打掉西陽。
清軍要跟他耗,那就耗著吧!
貴州方向,徐元讓所領的第三師同樣也沒打仗。
沒辦法,還是那句話,計劃趕不上變化,大漢原本都已經做好要在貴州打一仗的準備了。
不是跟仲苗打仗,而是跟云貴總督勒保開戰。
這家伙可不是善茬,要是他還在任的話,知道漢軍進入貴州,跟仲苗聯手了,肯定會出兵阻止漢軍入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