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刀脫手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噗呲!”
另一只手的文士劍刺了過去,直接給那清兵捅了對穿。
這么兩波下來,那些迎上來的清兵哪還敢再打,瞬間全都嚇到倉皇逃竄。
剛剛沖的有多積極,現在跑的就有多快。
后方還在揮劍指揮的魯銓,一看自己手下最后的這支清兵也崩了。
這貨終于害怕了,守城也顧不上守,趁著李銘義等“叛軍”被逃竄的廬州營清軍堵住,扭頭扔了手中劍就跑。
邊逃跑還不忘邊脫官服,跑的實在太急,連靴子都跑掉了一只。
知府大人跑路了,剩下的廬州眾官吏也跟著四散而逃。
已經沒人再管什么品秩尊卑,大難臨頭趕緊各自飛吧!
投降的話沒人敢,大漢不喜貪官污吏,抓到了基本都要公審。
之前的舒城縣令不投,就是他覺得自己貪的太過分,公審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憤怒的舒城百姓給活撕了。
當然,他拒絕投降也還是沒活下來,舒城縣的大戶和衙役文吏聯手把他給宰了,作為獻城的投名狀。
廬江縣令敢投,還是新來沒幾年,貪的不太明顯,所以才賭一把立功免罪。
白楠確實沒清算他,這倒不是白楠自作主張,而是聶宇這邊對偽清官紳的政策已經有所松動。
真要是愿意投降立功的話,只要做的不是太過分,都可以從輕發落。
這也是為了降低偽清地方的抵抗,減少漢軍的傷亡,也減少百姓人口的傷亡損失。
廬州府城墻的戰斗結束很快,不僅是李銘義在內的幾家大戶鄉勇紛紛站隊倒戈,還有廬州知府魯銓的逃跑,成為壓垮廬州城防的最后一根稻草。
漢軍推著壕橋、云車攻城的時候,城墻已經大半沒人,要么就是正在倒(菜)戈(雞)激(互)戰(啄)。
漢軍攻城打上來,正好奠定了勝局。
前后攻城大戰,只過了半天時間,廬州府所有城門、城墻就被全部拿下。
城墻一下,廬州府城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完全占下至多就是費些時間。
廬州同知朱孝純,聽聞廬州城破的消息,什么也沒說,準備好了繩子上吊自盡。
不自盡不行了,他年紀太大了,家眷妻兒都不在廬州府,再加上又是漢八旗,饒了誰都饒不了他。
只能一死,好讓萬歲爺給他的家眷妻兒,留一份恩蔭。
呵呵。
想的倒是挺美的,真以為死了就沒事了
不說他的尸首都得懸掛起來示眾,就憑這貨是漢八旗,他的家眷妻兒可是都在江蘇,還是在鎮江府,正好就是聶宇親征要打的地方。
聶宇已經很仁慈,雖然還是見到八旗就殺,但八旗的女人、孩子倒是可以留下。
這可都是人口,殺了還是太可惜了,留下來婚配給百姓,孩子送到濟養院養成漢人多好。
翌日,廬州府城已經被全部占下。
府衙、縣衙及府庫等都保存完好,城中街道上還殘留有沒洗干凈的血跡,都是昨日趁亂奸淫擄掠的混混地痞留下。
白楠坐鎮廬州府衙,這里暫時作為他的臨時指揮部,指揮另外三路漢軍的作戰,同時商定下一步的戰略計劃。
實際也沒什么好商定的,廬州府都打完了,接下來繼續往淮河推進猛攻就是了。
當天,白楠再度分兵,廬州府城只留了一千兵,剩下的三千軍隊、兩千民夫全都分散出去,沿著東南方向繼續去打巢縣(巢湖)、含山、和州、無為州,跟滁州連成一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