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點頭:“說的不錯,立刻把這封報文,給鎮海侯也送去一封。還有讓我們的騎兵探馬,把信書全部散發出去,再給溫州紅巾軍也去一封。”
“是!”
翌日上午。
大漢鎮海侯蔡牽,在沈弘文的陪同下滿臉笑容,親身來到杭州城會見吳俊。
“哈哈,吳將軍,久仰久仰!”
“哈哈,鎮海侯哪里,本將軍已在城中設宴,還請鎮海侯入宴一敘。”
雙方一見面,就仿佛多年未見好友,沒說兩句話就已經互相拉著手,入了杭州城。
沈弘文作為陪同的漢使中間人,反而倒像是成了局外人。
蔡牽在杭州城待了足足一天,具體吃了什么、談了什么,沒人知道。
反正蔡牽出來后,笑容依舊,而且第一個命令,就是全面改組整編帶過來的海盜艦隊,同時替換全新番號——大漢福建海師艦隊。
大漢水師大都督府統轄下的兩個水師,全都屬于內河水師艦隊,番號分別為洞庭湖水師和長江水師。
跟海師的番號是完全分開的,就連海師的番號,實際都是出兵前就已經定下。
若是蔡牽接受,就授予福建海師的番號。
不接受,那就不接受吧!
蔡牽的福建海師艦隊改組完成,立刻便南下回閩浙沿海的邊境,之后什么都不做,凡是從南邊來的水師,一律都打。
蔡牽麾下的艦隊,多為海盜團,海上戰力自然有,但上了岸戰斗力堪憂。
這也是海盜集團的通病,就連當年的國姓爺都難以避免,國姓爺是真水戰天下無敵,陸戰看的捉急。
所以,聶宇對蔡牽的期望值,從始至終都是讓他堵住清軍福建水師,能打過最好,打不過爺沒關系,堵住不讓福建水師北上就行。
沒有了福建水師助力,漢軍在東南就沒有任何威脅,福建的綠營、八旗全都威脅不了漢軍的。
就連閩浙總督覺羅長麟,這家伙敢不敢孤軍北上都難說。
畢竟,一個靠著殺良冒功,才立下大功,平步青云的總督,你指望他能有多少底氣本事在身上。
蔡牽率領大漢福建海師艦隊,南下閩浙沿海的同時,紅巾軍也正式宣布率領溫州全府歸附大漢,紅巾軍首領瞿文光也亮出了大漢授予自己的指揮使官職。
指揮使官職不是很大,對比攻占一府獻土的還有些小了。
但沒關系,官職小了,立了大功才好封賞。
要不然起步給的太高了,漢王咋封賞你
眼看溫州紅巾軍都亮明了立場,宣布內附大漢,金華府此前被清軍打得狼狽不堪的十八局義軍,猶豫再三后隨即也選擇了歸順大漢。
畢竟,這幫十八局的義軍,說白了真就是農民起義,沒有摻雜一點點的“士紳階級”、“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