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出索倫兵,那索倫兵的無敵神話就會破滅,打個白蓮教都打不贏,還談什么不可敵
繼續陷進去,同樣糟糕,一直解決不了河南戰局,反而還會消耗偽清大量的錢糧財政。
而且戰爭打了這么久,起碼都有兩年了,河南不說打成白地,那也是人口經濟損失慘重。
大批百姓為了躲避戰亂,逃亡變為了流民,他們一部分逃到其它州縣碰運氣討生活,一部分則剪了辮子南下逃亡漢地求生。
河南越來越多的農田耕地拋荒,不止是戰場逃難的百姓拋荒,沒被戰火燒到的州縣,百姓也在大量拋荒土地。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河南這邊打仗,清軍不可能全從直隸運糧食過來,相當一部分都來自河南本地的糧食賦稅,而打仗收的糧食,又和百姓之后要交的賦稅,不屬于同一筆。
交了軍糧,后面該交稅,還是要交稅。
甚至因為戰爭打得太久,偽清國庫空虛,交的稅還要額外加派。
好家伙,這特么誰受得了
不僅佃農百姓越來越多,趁著夜色拋下土地逃亡,就連不少小地主、自耕農都受不住,寧愿不要土地了,也要帶著家眷妻兒逃離河南。
逃得人越多,河南糧食平均產出越少,清廷官府的加派就越多,分攤下去的賦役就更重。
賦役更重,跑的人更多……如此,惡性循環。
河南已經爛掉了!
荊州方面給南京的聶宇發來信報,既是提示清廷已經調動索倫兵入關,同時也是在著重分析目前的河南戰況演化。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從河南的糜爛程度,就可以大致推出偽清的財政狀況,已經崩到了什么程度。
荊州內閣給出的分析結論,偽清的國庫財政,應該已經快能夠上前明末年。
再具體一些,差不多為前明的崇禎八年。
這一年,前明對農民軍的戰線包圍網開始崩壞,崇禎被迫下了第一道罪己詔。
當然,這些實際都是順帶的,內閣真正要說,或者說是要請示的,漢王何時前往拜謁明孝陵
雖然大漢舉的旗號是反清復漢,而非天地會、白蓮教的反清復明,但說到底前明為最后一個漢人王朝,它的旗幟正當性是無與倫比的。
不客氣的說,單論旗號的正統,大漢可能還不如天地會……
所以,大漢既然已經光復了南京,又明確把江寧城改回了南京城。
那么作為大漢的漢王,也該是時候選個良辰吉日,去拜謁一下四百年前同樣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了。
對于內閣發來的明確問信,聶宇簡單思索片刻,便讓南京的電報兵回信:“可。”
又補充讓荊州的內閣諸部,不用那么著急全面搬遷,可以先搬遷一半過來,剩下一半回頭慢慢搬。
拜謁明孝陵,聶宇沒有任何抵觸,朱元璋可不僅只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他還收復了闊別455年的燕云十六州。
這是什么概念呢
明朝滅亡距今也都不到400年啊!
(題外話:大明沒有恢復殉葬制度,但凡動動手指,去搜一下明朝編纂的所有史書,都沒有這么一條。那么它的出處在哪里呢很簡單,清代文人寫的野史《宮闈記聞》
還有明朝宗室吃垮明朝,明末宗室支出財政就全國收入十分之一,還要受到地方官盤剝,而清末則是占了四分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