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糜爛
嘉慶還是太年輕了,居然這么快就調了索倫騎兵入關。
要知道,就連乾隆駕崩前都沒真的動用索倫兵。因為索倫兵基本屬于純冷兵器騎兵,戰力雖然確實驍勇能戰,可兵員人數太少,很難對付山林游擊作戰的白蓮教匪寇。
再加上索倫兵的戰略威懾價值,又要遠大于實戰價值,作為偽清的最后一張威懾底牌,索倫騎兵已經快十年沒出動過了。
最近的一次,還是去打廓爾喀,那一戰清軍出動索倫、達斡爾騎兵共1000人,斬殺廓爾喀軍840人,而后藏地全境收復。
廓爾喀上表臣服,白教夏瑪巴欽定不準轉世,弟子一律改宗。
這很正常,藏地高原的常住人口確實很少,戰斗力就更不用說了。
這里是真的不適合人類生存,當年吐蕃和大唐同時強盛,那也是因為氣候回暖,吐蕃即使靠著少量河谷土地都能養活大量人口。
而后吐蕃衰落,也是氣候再度變冷,太少的河谷養不活吐蕃的龐大軍隊部落,就此一蹶不振。
乾隆活著的時候,不出動威名赫赫的索倫騎兵。
既有白蓮教義軍多為游擊作戰,出動索倫騎兵也沒用,該慢慢打還是要慢慢打。同樣也是在于乾隆害怕,純冷兵器的索倫騎兵已經落后于時代。
十年前打個廓爾喀都費了老大勁,看著戰績挺漂亮,一千騎兵就迫使廓爾喀投降臣服,但實際戰況卻是打得一地雞毛。
贏是贏了,可贏的真沒那么壓倒性,斬獲攏共還不到一千,而且打了幾個月,中間還中埋伏小敗了幾場。
還好廓爾喀更爛,投降認慫的快,否則我大清索倫兵的無敵神話,可就要一戰破滅了。
不對,應該說還是沒保住。
因為乾隆沒敢調索倫兵,但嘉慶敢調,還一次性調了2000索倫兵入關,是十年前廓爾喀一戰的兩倍,還帶上了一萬多的盛京八旗兵。
嘉慶是真覺得索倫兵天下無敵,盛京八旗能征善戰,所以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他們身上。
河南現在已經快打成一鍋粥!
先是直隸清軍進入河南,殺了劉之協一個措手不及,幸虧嘉慶及時出手,把河南巡撫革職罷官,導致清軍后勤補給出現大問題,被得到大漢支援的劉之協打了個猝不及防。
而后,新巡撫吳熊光又是個牛逼的,一來就搶大軍指揮權,致使清軍在河南戰場兵敗如山倒。
差點就連開封都丟了,還好去年年末又撤換了新巡撫英和,還有大學士劉墉隨行參謀。
再加上2000索倫兵、10000盛京八旗軍,合兵一萬二千人。
河南戰局情勢終于有所扭轉,劉之協完全沒遇到過這么敢打敢沖的清軍,同樣也沒見到過這么不怕死的騎兵,沒有準備之下連吃敗仗。
漢軍駐在劉之協身邊的信使,這才注意到了索倫兵的存在。
經過多方打探,最終確定對方正是偽清號稱真不可敵的索倫兵。
目前,河南戰場正處于雙方反復拉鋸的僵持。
索倫兵除一開始打了河南白蓮教一個出其不意,后面就很難再有建功。優秀的騎兵在平原戰場確實無敵,可再無敵那也是血肉之軀,血肉之軀被殺就會死。
劉之協的白蓮教確實多為烏合之眾,素養戰力堪憂,但不要忘了,這神棍的手里可是有火炮火銃的,雖然都是漢軍淘汰下來的垃圾貨,那也是能跟清軍對掰的良槍好炮。
發現清軍騎兵特別能戰,劉之協在漢軍信使的建議下,迅速改變戰略,不再主動浪戰,反而龜縮守城,跟清軍打起拉鋸消耗戰。
這下,清軍反而傻眼了!
嘉慶調索倫兵入關,就是期望能快速解決河南的白蓮教,再集中兵力南下滅掉偽漢。
現在,河南白蓮教都解決不了,甚至還把索倫兵給拖在了河南的戰爭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