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城市乞丐多,他都能夠理解。
南京可是大城,又是長江沿岸重鎮,前明開始這里還是都城,哪里來的那么多乞丐
林文昌回答:“因為百姓活不下去,活不下去就怨恨,活不下去就當游民乞丐!”
“……”
“還有呢”
林文昌接著說:“自前明開始,南京就是繁華大城,又靠近長江沿岸,所以南京一直以來都是富庶城市。但同樣的,這里也有滿城和旗人的存在,要供養滿城和旗人,少不得要壓榨南京的財政。而且,偽清延續前明政策,江南作為北京的漕運后方,自然要對南京始終實行高壓統治和賦稅重役。包括南京在內,整個江南的賦稅徭役都是全國最重。”
這是真的,自前明開始,南京的賦稅徭役只有增加,沒有縮減。
就算遇到了災年或者節日慶典,皇帝高興加恩天下免賦免稅,都會額外補充一句“南京不在此例”。
這也是明清兩朝的政治慣性,明清兩朝定都北京,需要江南漕運的持續輸血,就要對江南持續重稅壓榨。
江南雖然是種制絲的,但這里可是要收漕糧的。
偽清其實都算好的,因為已經實現了白銀作為賦稅的主體,前明開始那是不用銀子,純收糧食賦稅。
江南農要先賣了,換來銀錢,再去買糧食交稅,差價能把人坑死。
而且,就算到了現在的偽清,看似用了白銀替補賦稅。
可就真的公平了嗎
公平個蛋,農確實不用賣買糧食了,但賣的銀子變少了,要交的漕銀變得更多了。
不是加了幾成,而是加了幾十倍。
畢競,我大清可是到現在都還在收前明的遼餉(明朝打滿清收的攤派)。
這么搞下來,農的負擔直接壓到喘不過氣,自清初開始,江南的土地兼并就在急劇膨脹。
哪怕雍正改革,實際效果就只是縫縫補補,而且雍正就在位十三年。
雍正死后,改革立馬停止,到了乾隆朝直接變成江南士紳地主的狂歡。
到了現如今,就以南京這塊來算,這里的土地七成都在大地主豪紳手里,另外三成則是官僚旗人均分。
農民
農民要個屁的土地,老老實實做佃奴不就好了。
而且,就算是做了地主老爺家的佃奴,土地產出也是又要交漕銀,又要交佃租。
被壓價了,還不能隨便改種糧食,改種糧食,田的田賦還是那么高,純虧本實賣。
尤其是這幾年下來,大漢占了湖廣糧倉,偽清的糧食短缺,江南官府強迫農改種糧食,支持北方漕運。
關鍵賦稅也沒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大量農百姓被逼拋荒土地,逃難去了城市乞活。
就這還多虧了雍正改革,廢除了嚴格的路引制度,允許百姓可以進城流動。
人口流向城市,可以促進城市市場經濟流動,為下一步的發展工業化打基礎。
但短時間流入太多人口,再加上偽清長期實行的地方壓制政策。
反而讓這些人口沒法在城市的競爭壓力下占有一席之地,只能變成龐大的乞丐團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