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家丁、交出兵甲,這些都可以,可總要先立個規矩不是。”
“……”
眾人吵吵嚷嚷,甘福冷眼旁觀。
對於眾人最關心的,無非就兩條:
一是規矩。
二是田產。
規矩很好理解,就是他們想知道漢王的規矩,漢王接管了南京以后,接下來到底打算怎么辦
南京不比大漢以往占下的任何城池,這里是可以用來建國定都的。
而且漢王可是已經把荊州府的內閣中樞,都一併搬來了南京,顯然是準備把南京作為新都,最起碼也是長期的臨時都城。
所以,他們需要先知道漢王的規矩,之后才能有對應的處世方案,不說繼續作威作福,至少也要維持現在地位,不被踢出南京的豪門圈子。
再說田產,他們雖然知道到頭來可能還是攔不住漢軍分田,但這可是數萬頃的良田,不是什么幾百畝、幾千畝,真要這么點田地,給了也就給了,上萬頃田他們實在肉疼。
他們都不求全部保住,能保住一半就行,再不濟,三分之一。
甘福旁觀理清了眾人訴求,拍板收尾道:“諸位,現在南京的情勢、乃至江南的情勢都已經不同,至少在咱們南方,坐江山的已經不是清廷,而是那位漢王了。再對照近日的流言風聲,漢王已經有意要稱帝建制,屆時南方不出意外,就是新朝的天下了。我的看法很簡單,胳膊拗不過大腿,既然身在新朝,那新朝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
“可是……”有人還有疑慮。
甘福說道:“我知道諸位都有疑慮,大漢的分田和漢王的規矩,咱們暫時沒法摸清楚,但咱們可以先用聯名方式上請。”
“聯名上請,上請什么”
“勸進!”
“……”
勸進二字一出,密室瞬間沉寂下來。
眾人這下終於明白甘福意思,雖然此前在大漢剛進占南京的那會,就已經有民間士子在遞送書信,勸進漢王登基。
但他們勸進的都很委婉,而且還是往內閣衙門送信,里面說不好都有內閣自己的安排手筆。
可現在不一樣,作為南京城最有實力的幾家豪族權紳,又有獻城大功在身,由他們以聯名上請的形式勸進,儀式感直接拉滿了。
功高莫過於救駕,功大莫過於從龍。
勸進不算從龍,但功勞可不比從龍小多少。
甘福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想辦法謀劃勸進之功,事成甘氏說不定能由商轉文,不成勸進總不至於惡了漢王。
保底不虧,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