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孔就不同了,南孔就是閣皂山。
大貓小貓兩三只,連道觀都修不起,還得自己出去行醫賺錢,收徒也靠行醫傳教收徒,好幾次都差點斷了傳承。
龍虎山、閣皂山、茅山,並稱道門三山符策。
閣皂山混的最慘,能傳承后世是真不容易。
南孔沒閣皂山混的那么慘,但跟北孔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眾所周知,北孔世修降表,衍圣公爵位甚至傳承到了偽清滅亡,都還依舊在繼承(民國主動上請廢除,逃去了臺灣)。
宋元明清,都對衍圣公家族非常不錯。
南宋時期衍圣公降金,獨留一支南下作為分籃之計,南宋還是捏著鼻子敕封其為衍圣公,跟金朝衍圣公分庭抗禮。
到了元朝滅金滅宋,南衍圣公被迫讓爵,南北衍圣公合二為,元朝又追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進一步強化北孔。
一直到了明朝,北孔終於受到挑戰,先是朱元璋廢除天下人對孔廟的通祀。
接著晚明嘉靖發動大禮議,一舉拿掉了孔子的王位,改為至圣先師。
然后,抽象的來了,北孔不認可,覺得王爵太低了,就故意不用,繼續祭祀元封王爵。
這事到了清朝,還差點鬧出了大亂子,因為康麻子去祭祀孔廟,結果看到了上面寫著“大成至圣文宣王”。
康麻子一時不知該不該跪,自己堂堂大清皇帝,怎么能跪拜一個王呢
還是有人發現了問題,上前用布擋住了王號,康麻子這才完成祭拜。
與之相比較,南孔是什么情況呢
南孔什么都沒有,自南孔讓爵以后,北孔衍圣公成為正統,南孔就成了局外人。
雖然元朝承認南孔地位,還給了讓爵的孔洙官職,讓他主持南宗林廟。
但這官職不是世襲的,直到大明弘治朝晚期,衢州知府看不下去了,才給南孔求了個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掌南孔家廟祭祀,官秩正八品。
一縣縣令正七品!
官秩上來算,南孔還不如縣令大,地位上來算……那就更低了。
因為清軍南下,南孔拒絕降清,引起清廷不滿,就派了主動降清的孔家人,做了衢州知府,逼迫打壓南孔,讓他們降清。
所以,孔廣杓一開始的自稱,還真沒什么太大問題,他在清廷眼里確實跟草民差不多。
嘉慶四年,他因為家廟祭祀長期缺鉶鹽(祭祀孔廟用鹽),就請求嘉慶能夠賜予鉶鹽。
嘉慶當時已經被漢軍和全國各地的爛攤子,給整的焦頭爛額,而清廷財政又緊缺空虛,便拒絕了孔廣杓的請求,讓孔廣杓再堅持堅持。
這對孔廣杓和南孔而言,不亞於奇恥大辱,他都已經不求別的了,只求讓南孔能正常祭祀宗廟,連這點要求都被否了。
正好漢軍今年殺進浙江,孔廣杓幾乎是漢軍還沒來,就已經主動替漢軍勸降起了衢州知府,讓其趕快投降大漢。
孔廣杓這么做的目的,既是對偽清的報復,也是覺得偽清不行了,所以打算以此來立功,跟大漢表現南孔的作用。
卻不想,漢軍拿下衢州后,當場抓了不少衢州大族和南孔族人。
雖然后頭又很快放還不少南孔族人,但這還是讓孔廣杓誤以為是漢王在刻意敲打自己。
不僅徹底熄了之前心思,反而還主動大包大攬,替漢軍干起了游說勸降浙江的活。
孔廣杓來南京面見聶宇,之所以來的這么遲,便是他前面都在浙江到處勸降游說。
別管有無作用,反正浙江士民已經全都知道,孔圣人的后裔也都歸順大漢了。
那這大漢還能是反賊不
大漢就是正統,漢王就是正統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