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明白了:“太子伴讀啊!”
聶宇又說:“這些太子伴讀,應該只有孤這一代能自由遴選考核,到了日后定會被權貴想方設法侵占入學名額。所以孤還得加上兩條,皇城學府每年入學者只允許有50人的名額,且一年大考一次,倒數十名者留級,留級一年還無法升學,勒令肄業,換新人入學。”
聶宇給皇城學府加的新規,實際就是末位淘汰制。
既然他避免不了后世的權貴鉆空子,那就讓權貴子弟全都給老子卷起來。
想做太子的伴讀,不把本事學好了怎么行
只要這些權貴子弟都能卷起來,就算皇子們再天資愚笨,那也能通過他們學會知曉一些國家基本情況。
不至于讀了幾年學府畢業出來,還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顧景跟著點頭贊同:“若如此定制,那即便皇城學府都是權貴子弟,那也必然要拼命學習,防止自己被學府淘汰。再加上每年又要淘汰十人,剩下的四十人只能更加勤奮,九年持續淘汰下來,皇子身邊必定都是國家棟梁匯聚。”
只能是棟梁匯聚,而是忠是好,學府這邊教不了,也沒法看人分辨,屆時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了。
能分出來,那就是明君良相,分不出來就是昏君佞臣。
呂志宏這時問道:“皇城學府的升學考核如何安排學府的畢業學子,是否如其它地方學府,安排進入官吏”
聶宇想了想,說道:“皇城學府的考核規格,與科舉同等,畢業學子不得直接做官,但可進入地方為吏。若要做官,可參與科舉,自動跳過鄉試,直接參與會試,但會試科考出來的官員,與同科進士一視同仁,不得優待。”
與科舉同級的升學考核,這嚴苛程度簡直甩地方學府幾條街了,關鍵畢業后還不能跟地方學府樣直接進入官吏階層。
但不得不說,這樣也確實能夠得到貨真價實的人才。
歷朝歷代,科舉都是頭等大事,基本很難出問題,出問題都是大問題,必定是官僚系統的全面腐敗。
所以,皇城學府的升學考核,不出意外能起碼安穩百八十年,后面會不會有人鉆空子,那就不是聶宇該考慮的事情。
反正那時候他早死了,想管也管不了。
而皇城學府畢業,可以跳過鄉試,倒也算是變相的優待。
跳過鄉試,等同于皇城學府的畢業生,自動獲得舉人功名。
雖然沒什么用處,但能在同等科舉級別的升學考校,還有末位淘汰制的瘋狂內卷下,出來的畢業生必定都是學霸人才。
去參加會試科考,不說十拿九穩,那也是十拿七八穩了。
而且科舉難度高,時間間隔長,考出來的官職品級,起步就是比學府出來的高。
這也是學府跟科舉并行要付出的代價,學府更容易當官,但起步必須低,要不然就不公平。
皇城學府讀完,再去考科舉做官,聶宇說是要一視同仁,但只要考上了,肯定會有特殊照顧。
這可都是皇子的伴讀,吏部選官考評,只要不是政績太差,中規中矩都能給個擇優升遷。
當然,也不太可能干的很差,末位淘汰制下,不會出現庸才,只會有壞才。
眾臣已經明白,這皇城學府將來不僅會成為學府制度下的第一學府,還會作為新朝的后世君王,培植選拔心腹重臣的場所。
顧景順勢說道:“請大王為皇城學府命名。”
聶宇笑道:“就叫中華書院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