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嫡長子繼承制
聶宇穿著之前漢王時候的常服,正在前廳接見內閣眾臣。
雖然現在已經是大漢新朝的開國皇帝了,但他這皇帝當得,也是比歷朝的開國皇帝都要寒酸。
首先,皇宮是沒有的,只有一個兩江總督府改造出來的行宮,夠住是夠住了,甚至還綽綽有余,可規格上別說對比皇宮,正經的行宮都是比不了的。
龍椅倒是已經做好一尊,並非用的純金打造,正經龍椅確實也不全是金做的,那樣坐著怎么可能舒服
正常龍椅大多都用雕木,雖然這雕木的價錢費,已經比純金的更貴。
聶宇屁股下的龍椅,還是他特地強調,不能費太多,所以禮部也只找來普通木料,讓工匠精雕細琢,務必不要看著也寒酸。
劉駿這首輔總攬內閣,正在就登極以后相關事務,做著請示匯報:“陛下新晉登極御宇,應冊立皇后、眾妃及太子儲君,另有太上皇也需尊號,以全天子孝道。”
“準奏。”
聶宇聞言微微點頭:“待王后、眾妃及太上王抵達南京,禮部著行冊封詔旨,內廷配合封賜。”
“至於太子,同樣等王后與曄兒一行抵達南京,再行冊封事宜。”
這些冊封都是登極以后的必要流程,該封還是要封的,就連冊立太子的問題,聶宇也不打算再拖著。
他現在不說子嗣興旺,那也有了兩個兒子、一個閨女。
太子人選沒有任何意外,肯定是王后陳惠蘭所出,同樣又是他的嫡長子。
小名曄兒,大名聶興曄,聶宇本來打算給叫興華,但這亂來的行為,還是被禮部給及時制止。
一國儲君的名字,怎么能跟開國君王的年號相同
不光是太子的名字,禮部還拉著內閣各部一起軟磨硬泡了好幾個月,讓聶宇為后世子孫也留下了取名規矩和字序。
明清兩家,皇室的名字都有對應規則和順序,大明就是朱元璋留下來的長詩,又有金木水火土五行順序取名,起碼能取個五百多年。
寓意是讓大明江山永在,但實際的作用,還是給后世的元素周期表貢獻了一波名字。
偽清雖然沒留什么長詩,但也是效仿漢人王朝,取名都是清一色用同樣的中間字。只有其中一人做了皇帝,才會把其他兄弟的字號改為同音近音字。
禮部的目的,也是寓意新朝江山能夠長久。
雖然不太可能,哪有不滅的王朝,但聶宇經過深思熟慮,還是定了兩句詩。
興復中華,濟世安邦。
禮部得到回覆,強烈要求追加,還是被聶宇拒絕,拒絕的相當直白:“世上哪有千年的王朝,能把這八個字傳完,咱就燒高香了。”
很樸素的理由,朱元璋留下了一大串長詩,實際就勉強傳完了前兩句。
剛好十個字,三百年江山到頭了。
聽到皇帝愿意立太子,還是立的無可爭議的嫡長子,眾臣都是鬆了口氣。
歷朝歷代,立太子都會出現立長和立賢,二者相互糾結的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