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就是這其中的重災區,唐朝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大唐基本變成了競爭上崗的王朝。
能正常繼位的太子,還要遵從嫡長子繼承制,不說屈指可數,那也是沒幾個了。
就連李世民自己的兒子,都做不到太子正常繼位,何況別的皇帝,這也給大唐政局帶來了持續性混亂。
皇子爭位,不死一大片人,讓地方朝堂動盪,那是不可能的。
宋朝對唐朝的太子問題,打了個補丁,立太子前先做開封府尹,做了開封府尹,必定能當太子。
但總有一兩個人喜歡搞特殊,弄得兩宋又是烏煙瘴氣。
明朝徹底修正了這個bug,就堅定的遵從嫡長子繼承制,哪怕出了朱棣靖難,之后也還是繼續遵守嫡長子繼承,成功讓大明儘可能政局穩定的度過了兩百多年。
偽清吸取大明教訓,嫡長子繼承制穩定,但不可取,皇帝上限保證不了,而放任爭位也不行,政治動盪牽連太大,所以就由雍正定下了秘密立儲制度。
皇帝死之前,誰也不知道太子是誰,但又默許諸皇子之間良性競爭,確保皇子不是太傻,又不會讓政局動盪。
聶宇不打算沿用偽清的秘密立儲,這對他來說意義不大,還是繼續明確嫡長子繼承制。
但他也做出了補丁措施,就是設立皇城學府,讓太子能從小在學府里讀書進學,接觸學霸人才。
只要不是天資特別蠢笨,那總能學會一些治國之道,知道國家的基本情況,不至於被文臣耍的團團轉。
能不能成為一代明君,那是后人自己的事情,就算他把太子教的絕頂天才,也不可能確保對方一定成為明君。
明君可都是很辛苦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壓抑住享受的欲望,真的去勤政治國,讓百姓安居樂業。
解決了大漢新朝最棘手的一件大事,眾臣心下都是稍稍放鬆。
戴毅這個刑部尚書突然問道:“陛下,新朝始建,是否需要大赦天下,以安民心”
聶宇說道:“大赦天下就不必了,各地可清查囚犯罪名,小罪允許回家探視,大罪不必姑息。”
大赦天下,歷朝常用伎倆,既能安撫民心,又能減輕百姓壓力。
因為古代刑罰嚴苛,百姓稍有不慎,就可能犯罪。
皇帝喜歡大赦天下,也是為這些人考慮,讓犯了小錯的百姓能夠安然回家,緩解民怨,同時不要因此太過影響地方的農桑生產。
不過,現在是大漢新朝,刑律都已經換成了《大漢新律》,小罪重罰的刑罰早就沒了,官吏也是有都察院監督廉政。
能關進大牢的,幾乎不可能存在冤枉的,所以大赦天下倒確實不用了。
戴毅就是順嘴一提,開國皇帝大教天下,只是朝代的慣例,不大赦也無什么影響。
劉駿接著匯報:“新朝初建,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宗人府等在內,各部新院都在設立,具體的各部官員名錄,還有衙門辦事之所,已經俱陳此奏,還請陛下過目!”
聶宇接過那本厚厚的奏章,認真翻看了起來,里面除了大理寺、鴻臚寺、宗人府這幾個主要設置的機構,又有太常寺、欽天監、太醫院在內這些次要設置的機構。
大理寺、鴻臚寺兩個部門,大致是從禮部和刑部里面拆分,分出對應職責的官員人手組建新部門。
對禮部和刑部而言,並沒有太大損失,雖然缺失了許多官員權力,但剩下的維持基本運轉問題不大。
太常寺的設立官員,則是從戶部那里進行借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