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如果朱標還活著,大明會怎樣發展?
一,朱標的能力以及為人。
從各種能找到的歷史記載里,對于朱標品性的描述基本都是正面的。
而有黑點的記載也多半是朱元璋對太子不滿意之類的,而這個基本是朱棣靖難后的了。
至少朱標在為人處世上是獲得認可的。
至于朱標的能力,從洪武十年開始參與政事,這個時候二十二歲,
而且起步很高,一開始就把一切政事并啟太子處分,
朱元璋甚至命令他每日與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
這個基本就是一開始參政就當副皇上的節奏。
在朱元璋親自引導,還有一批開國元勛協助的情況下,
朱標干了十幾年,基本是得到一致認可的,能力不出眾的話不會有這么多好評的。
二,朱標不愚忠,也不愚孝。
照理說,朱元璋如此寵愛朱標,朱標應該言聽計從的乖寶寶形象才對,
然而事實上卻不這樣,朱標很多時候更像叛逆兒子的形象。
都知道朱元璋對待官員很苛刻,而且用法很嚴,
而朱標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覺得父親有點殘暴,偏偏朱標還很直接,常常反對朱元璋的政策。
雖然基本反對無效,但總能給老朱添堵。
朱標的思想和行事準則有自己的原則的,并沒有被朱元璋左右。
比如胡惟庸案的時候宋濂受了牽連,朱標要保宋濂,后來把馬皇后也搬來總算保住了宋濂。
總之正史記載里的朱標是敢于違背朱元璋的。
而且即便如此,他的地位和權勢是有增無減的,至少說明朱標的性格并不懦弱。
至于野史,有所矛盾,主要是兩件事,一是朱標對朱元璋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那意思差不多是直接說朱元璋不是明君了,被朱元璋追著打。
二是,朱標惹朱元璋生氣,被朱元璋大罵,害怕之下就投河了,被救起就生病去世了。
這兩種說法都可信度低,道理很簡單,朱標都敢當面說朱元璋是昏君了,又怎么會被嚇得跳河。
有明確記載的正面懟朱元璋的只有馬皇后,
朱標反對朱元璋一般都是在上朝以太子的身份勸諫的,
最不濟也是找馬皇后訴苦太子難當,不想干了之類的。
當面懟老朱這種事,朱標也干不出來,也沒理由這么干,
他又不是不能上奏,真要懟,在奏書里懟可能性都比當面懟高。
三,朱標的政治把控力。
朱標參政兩年就遇到了明朝四大案的胡惟庸案,
而胡惟庸案發后,朱元璋直接讓朱標主持審理,
可以說整個胡惟庸案朱標都是參與者,盡管決策權很低,但操作空間還是很大。
而其中朱標保了宋濂,而且是搬出了馬皇后的,
也就是說朱標很清楚真正能左右朱元璋意志的是什么。
胡惟庸案牽連了一大批官員,事后補充新官員也是朱標全程參與選拔的。
也就是說,廢掉了胡惟庸和一大批舊臣之后,
新上來的官員,都屬于是朱標的門生,
這部分官員對朱標是言聽計從的。
而最關鍵的是廢相權,這個是受到部分朝臣極力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