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的道理。
那就是這些東西都是我愛新覺羅家的。
他的子孫個個在當地可以說是魚肉百姓,是無法無天。
以至于慈禧更是講出一句非常有名,而齷齪的話——寧與友邦,不予家奴。
他打擊官員當中的貪污腐敗者,絕不僅僅只是為了百姓著想,他更多的是害怕這些當官的從百姓身上拿到更多,從而讓他減少收獲。
可為何卻要放任不管?
因為在老爺子的眼里面,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老朱家的產業,我的兒子,代表的就是我,我打天下這么累,為什么不能讓兒子們享受享受呢?
為何會收出這樣的一句話?
因為在慈禧這些人的眼里,天下就是他們家的產業。
我想給誰就給誰。
我是絕對不會讓你們這些家奴,有朝一日可以跟我一起分天下的利益。
至于外國友邦,那是他們有這種能力,而你就算是再出息,你也是家奴。
朱元璋其實也有這種思想。
要不然的話他不可能會將天下分的那么的細致,并且也說出了類似的話。
雖然沒有做出行動來,他說過老百姓是他家的奴隸,官員是他家的仆人這種話。
江都郡主也知道老爺子是怎么想的,所以這般說出來,朱元璋之所以覺得難受就在這里。
他很清楚自己家的子孫到了后邊肯定會墮落腐敗,因為在村子里邊就流傳過那么一句話,富不過三代。
怎么可能會有世代富裕的家族,絕不可能,但懂這番道理,以及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來,那是不一樣的。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很難接受有一個丞相跟自己一起分享這份權利。
更難以接受的是,由貪官出現來掠奪自己的利益。
但是現在江都郡主這么說,讓此時的朱元璋有點如鯁在喉。
他知道這是陳寒的主意。
陳寒看到了后世清朝的發展,明白如果不設立丞相的話,那么后邊的皇帝必然墮落,必然把大明王朝拖向深淵,然后朱家子孫蒙塵。
但要做出這個決定,要讓出這些利益,對于一個打天下的皇帝來講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即便朱元璋知道會是個什么樣的結果,但是要讓出這些來,也不是隨便就能下定決心的。
朱元璋長嘆一聲反問:“設立了丞相就一定能保證咱們大明王朝長治久安?一定能夠挺過歷史那兩百七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