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郡主搖搖頭:“誰也說不清楚,但至少有更大的幾率,您說是不是?”
divcss=contentadv朱元璋聽完這話,喃喃自語,“僅僅只是增加一點幾率……只是增加那么一點幾率,我們就必須讓出權力,你皇爺爺如何能夠下定這個決心?設立丞相之后,一旦這個丞相,是一個強橫專恨之人,那我老朱家的子孫可不會過得很好?
一旦這個強橫的丞相真的掌握了權力,又加上咱們老朱家的皇帝年紀輕輕,無法駕馭這樣的丞相,你們說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難道就不怕有朝一日這樣的丞相會推翻咱們老朱家,自己當皇帝?”
江都郡主安慰起來:“皇爺爺,縱觀歷史上丞相造反的情況還是少的,他畢竟是文官,還有武將呢,一個丞相如何掌軍權?文武相互制衡,以及像夫君說的那樣,今后多提拔宗室當中有才華者,讓他們當官形成互相制衡,互相互補之局面,使雙方之間有來有往,不至于一家獨大。
而從中調和便是丞相要做的事,如此一來,天下局面穩定,皇帝從中拿大主意也有人幫忙。
當皇帝的即便能力差一些,有個丞相相輔佐,與任何人來講都是有好處。
反而歷史上太監不是沒有賢良者,但少,他們天生殘缺,心里必然陰暗,這種人一旦掌權,對任何人都不是好事。
年幼的皇子們在皇宮當中長大,與這些個太監又是最親近的,他們沒有什么見識,沒有什么朋友,沒有任何傾訴對象,一旦與太監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當了皇帝后,立刻就會提拔這些個太監成為自己的心腹。
他們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覺得太監做任何事情都是跟自己心里想的一樣,從而被這些太監所蒙蔽。
唐朝的太監那么厲害是因為什么?就因為唐朝到了后期皇帝們個個將權力都讓給了太監。皇爺爺您是多么偉大的皇帝,您真的希望看到咱們大明王朝到了后期,也因為太監亂政,從而變得烏煙瘴氣嗎?
再者您對子孫們好大家有目共睹,但到了今后子子孫孫越來越多之時,這種好就會變成摧毀他們的利器,設立了丞相之后,咱們老朱家的權力看上去是沒有那么集中了,但是至少保障了我大名天下一直都能繁榮昌盛,老朱家的子弟們,也能享受到。
這才是真正留給他們的產業,這才是真正讓老朱家子子孫孫得到保障的好。”
朱元璋聽完了江都郡主的這些話之后陷入了沉思,其實這些話最好的就是讓他們這些個子孫來講。
陳寒雖然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告知朱元璋,你如此寵幸他們,今后必定成為累贅,是害了他們。
但畢竟隔著一層親情不是,陳寒不是老朱家的子孫,是不能代替老朱家的子孫來說這些話的。
反而是一個外人來指責皇家內部的事,但讓江都郡主去說,效果就會更好,因為江都郡主就是老朱家的子孫。
在鐘粹宮,當陳寒跟太子朱標講了這個事之后,坐標指著陳寒,“你小子果然狡猾,你很明白,伱是外人,不能站在了老朱家子孫來講,所以故意讓江都去說,才更有說服力,你的苦心還挺讓人佩服。”
陳寒擺擺手:“殿下,您可千萬別這么說,我真是無奈,其實以殿下的聰慧應該看得出來如果沒有丞相的制約皇權,看上去皇權高度集中了,但是卻是害人害己。
尤其是老朱家的皇帝,在沒有了丞相與皇帝相互制衡,沒有丞相調解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系,大臣與皇帝之間的關系就會越發緊張,大家想到的永遠都是怎么來制約皇帝,怎么來限制皇權,怎么使皇帝無法參與政治,甚至皇帝很多時候做出來的決定,他們不管對錯都想著批評,都想著否定。如此緊張的關系,便是由陛下廢掉丞相開始。
所以下邊的臣子一旦掌權,便想控制皇帝。
因為控制了皇帝,沒有從中緩沖的人物,他們便能控制朝臣,控制天下。
反之當丞相的人,要是沒有這種縱橫捭闔的能力,他也無法勝任這個職位,他就必定會被皇帝和百官唾棄,要點臉面的人就自己主動離職。
能夠當丞相的必定德高望重,有能力,有威望,這樣的人,他在處理事物之時,能力必然不會太差,就算能力沒有,他調和百官與皇帝之間的矛盾,也算是一種平衡關系。您應該明白,丞相調節環泉與百官的關系有多重要。”
“嗯!”太子朱標聽到這里,也是點頭。
他是通過儒家教導起來的,身邊的名師非常多,所以對歷史典故相當了解,知道一旦皇權過度集中,任何決定都由皇帝排版,能力強的皇帝那自然水到渠成,能夠做出很好的判斷。
可是一旦遇上那些個能力不足的皇帝,就是一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