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陳寒反對皇權過度集中的原因所在。
太子道:“的確如此好了,咱們先不提父皇那邊是什么情況?單單說老四現在想要打場大仗,咱們來看看他的決議如何。”
兩個人于是不再摻和皇帝與江都郡主之間的議論,而是專心的處理朱棣此時,強烈要求與北邊克沁草原部落來一場大決戰的事情。
這場大決戰是對現在后勤能力以及運輸能力的一場大的考驗。
這種戰爭甚至比遠赴南洋的海軍還要難打。
因為海軍現在在安南、暹羅、占城,雖然開設的是貿易中轉站,但其實也是物資中轉站。
只要手上有錢,尤其是現在大明王朝開動了印刷廠開印出來的寶鈔,能在南洋地帶橫行的情況下,只要打仗,便能夠從南洋那些個中南半島國家,源源不斷地買來糧食。
可是北邊的戰爭就不同,原本北邊就匱乏,加上這些年來,小冰河漸漸顯露鋒芒,北邊日益減產的糧食已經成為了開戰最大的阻礙。
即便北平是繁榮之地,可是也需要好幾年的準備才能夠打一場大仗硬仗。
尤其是洪武年間的數次北伐,消耗的國力非常巨大,又加上寶鈔的隨意濫發,失去了天下民心。
現在老百姓也好,商家也好,都非常擔心,一旦大的戰爭開打,朝廷又會毫無節制的印發寶鈔。
所以如何緩解百姓的恐懼,也是現在要做的一個大的課題。
這就要求太子和陳寒以及內閣的那幫大臣,給出一個合理的方案。
一方面是解決北邊打仗的糧草補給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解決國內老百姓們畏懼朝廷濫發寶鈔的問題。
陳寒給出的方案很簡單,那就是拿真金白銀來購買糧食。
要讓老百姓們知道,現在朝廷白銀黃金多的是,當場給錢絕不拖延。
另外現在大明建立在各地的糧食儲備倉,也可以在這個時候拿出一部分人用于糧草的交付。
當然建立在各地的糧倉,要大量的運輸糧草,這個運輸費用要怎么來平攤,也是一個大問題。
古代打仗,不應該說任何一場戰爭,其實將士們的勇猛、統帥的指揮能力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是國力在支撐著。
沒有強大的國力想要打仗,門都沒有。
陳寒和太子殿下現在只是商量一個初步方案,到時候還得拿到內閣大家一起議論,尤其是戶部、兵部以及五軍都督府,這些都得過一下。
這是一場大戰,絕不是小仗,一打那就是最少出動十幾萬軍隊,糧草后勤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