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他看到朱棣給過來的那些個消息,說是希望能從這兩年儲備的糧食當中調撥一部分給他充當糧草之事,陳寒有點犯難。
在這種關鍵時候,陳寒是絕不會讓西北地區掉鏈子,絕不能讓改革只富裕了南邊,而把北邊西北西南等地都給忽略了。
雖然攤丁入畝的稅務改革,大部分時候還是針對于南邊的那些有錢人。
只是陳寒制定國策之時,與朱標一同商議在西北要晚兩年實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免除西北的賦稅,不僅要免除賦稅,還必須從東邊開始調糧過去,穩定那邊的糧價,減少西北地區的叛亂發生。
所以現在陳寒現在可能很難滿足朱棣打仗的需求。
首先還是得要供應掉西北地區無糧區的糧食儲備。
草原部落可以就無地殺羊宰牛用于充饑,但是農耕文明的步兵到了北邊去,就只能依靠冗長的南邊后勤補給線來補充。
所以這兩年來的所有糧食儲備,其實都被陳寒運送到了西北地帶去,那里的百姓吃到了糧食之后,才能夠更好實現攤丁入畝。
尤其是近幾年情況更是要穩定住,很重要一點就是,這關乎著陳寒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比如在洛陽建立的大倉,已經和潼關以外的長安在路線上進行了一個探索,可以將糧食運送到長安,然后由長安運送到關中地帶,以及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那里急需糧食供應。
這就意味著朱棣他們打得怎么樣,全靠后邊的糧草能否供應得上。
可是糧草供應,它不是憑空變出來的這一次。
陳寒甚至懷疑是不是草原部落有間諜滲透了解到了大明正在改革,雖然金銀珠寶聚集了不少,但是這些個財產不能當飯吃,又看到了陳寒從南邊收集來的糧食全部運往西北,在這青黃不接的檔口,這幫草原孫子就開始搞事情。
說白了大明在正面戰場上應該不會畏懼草原部落,尤其是開國之初,大將沒有凋零的情況下,橫掃他們不成問題。
但唯獨在糧草供應方面,是明軍的一大非常限制戰力的絆腳石。
朱標此時也由剛才江都郡主去與朱元璋說,那些關于重新設立丞相的喜悅而變得凝眉皺目。
陳寒跟他分析了一下現在的情況之后,朱標也是皺著眉頭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尤其盯著陳寒設立大倉的那幾個主要城池,比如南邊的松江、蘇州的太倉以及揚州本地幾個大的糧倉,江西的糧倉。
此時其實掏空了大半,剩余的要么用于平衡當地糧價,要么用于備荒,這些問題都很突出,每一個問題都顯得那么的重要,并不見得就是朱棣所想的那么簡單。
朱棣肯定在想自己,這個時候我想要打仗,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能夠使整個大明完成,重振北平的軍心,可以重新將草原那些游牧民族再一次摁在草地上摩擦,使他們再也不敢有任何侵犯南邊的心思。
甚至其實朱棣很明白,如今因為小冰河時期到來,草場退化,迫使得那些個草原部落不得不南下搶掠,以此為生。
這些個問題非常尖銳,所以更加考驗大明,此時能否頂得住這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