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需要他們兩個人去安撫將士們的情緒。
當時姚廣孝身穿袈裟,臉上一片平靜對朱棣說道:“殿下,果然如老衲猜測的那樣,這封戰報送到了應天府之后,文官們不可能不懷疑。
但是咱們要的就是他們的懷疑。按照老衲對太子殿下的了解,太子殿下一定會讓文官親自派人來咱們北平府核對戰況。
到那時將士們得到的賞識將會翻倍。”
雖說朱棣其實并沒有一定要騙取賞識的意思。
但如實上報戰況是他作為統帥的職責。
而如果京城那些官員懷疑前方的狀況情況,肯定會派出人來調查。
而到時候調查的結果,跟自己送上去的戰報一樣,那就可以狠狠的裝個逼。
就是要讓京城那些舒舒服服躺著當大爺的文官知道。
我們前線的將士們的英勇要勝過你們的嘴皮子,勝過你們的筆。
雖然現在朱棣當了統帥。
但是他還是很享受這種可以人前顯圣的機會。
如果沒有那些文官的質疑。
這份戰報就僅僅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封戰報。
而文官們質疑了,并且派人來核查了。
通過文官的那張嘴說出情況的確如同朱棣上報的那樣。
那效果可就要比自己說出來翻倍的好。
甚至可以讓京城那些文官們幫自己宣傳宣傳。
當然前期是要如何安撫好現在戰士們,聽到了這些話之后的激烈反應。
朱棣對姚廣孝說道,“大師您能想到,本王也想到了,所以不用想,有個人肯定會先來咱們府里邊質問,他肯定怒氣沖沖。”
朱棣和姚廣孝兩個人同時想到了朱能。
因為只有朱能才會那樣的剛直。
他受不了別人對他們的懷疑。
尤其是上戰場他們拼死拼活,才有了現在的成果,被人懷疑實在不是一件很好受的事情。
所以一定會來質問到時候,朱棣就可以安撫朱能。
安撫好了朱能,就安撫了大部分的人。
果然啊,正如朱棣跟姚廣孝兩個人所說的那樣,朱能在聽說了這么個事之后毫不猶豫的怒氣沖沖地來到了王府。
準備和朱棣說說這件事。
他剛到王府就看到張玉居然在門口等著他。
下了馬之后,朱能直接就問:“張玉你在這里干什么?”
張玉回:“當然是等伱,我就猜到你聽到京城文官們對咱們質疑之后,肯定會找殿下詢問情況,所以我先行一步,在此地等候事。”
朱能想到張玉居然如此的冷靜,并且預判了自己的行動,老臉一紅。
但他卻沒有任何不好意思,反而是大聲說道:“咱們這些個沖鋒上陣的將士,沒有其他所求,也不求所謂的被文官們歌功頌德,也不求他們嘴里面能說咱們幾句好話。
但咱們就求個心安理得,咱們就求個公正。
咱們現在為何要沖鋒陷陣?
很簡單的道理,北邊的蒙古韃子想要南下入侵,想要擄掠咱們的百姓,咱們就把他們給干掉,就這么簡單。
我們這些人一根腸子,沒有文官那么多的花花心思,所以很簡單這個道理,憑什么他們要懷疑咱們?
他們有什么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