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明現在缺的主要是糧食。
于是本著讓西北的老百姓們徹底松快松快,之前已經減免了兩年的賦稅,現在再加上五年就是七年。
所有賦稅都減免,甚至由于南邊建立了大型的糧倉,一點一點的往西北過渡,西北老百姓們吃上了更加便宜的大米。
他們一開始當然有點吃不慣大米,因為他們主要吃的還是小麥磨成的面粉。
可是誰跟糧食有仇啊。
尤其是淳樸的老百姓們,可不是一直都會按照大米原有的蒸煮方式去制作主食。
他們依舊按照他們那樸素的吃法,將大米磨成了米粉,然后制作出了跟面條是一模一樣,只是口感略微有區別的米條。
面粉現在成為了輔助性的糧食。
他之所以能夠實現糧食,現在不斷的增加,可不是因為大明糧食產量在增加。
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增加的。
因為陳寒在改革變法的同時,也招攬了不少在農業方面有經驗的老百姓。
把他們培養成專家,讓他們去教更多的老百姓精耕細作。
把他們的經驗學識傳達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畝產量。
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只能起到微小的增產。
最主要的方法還是從中南半島這些國家進口糧食。
所以為何陳寒強調是大明的海軍一定要十分十分十分的強大。
因為一定要牢牢地控制好中南半島上面所有的國家。
通過占領、通過控制、通過霸道的手段強硬要求,也得讓中南半島這些國家成為大明的糧倉。
就如現在,太子殿下跟陳寒兩個人出臺的政策,除了在國內鼓勵老百姓種糧,高價收購糧食,同時還給你補貼。
西北的老百姓減免賦稅,讓老百姓們沒有那么沉重的負擔。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對于進口糧食這一塊的巨大的資源傾斜。
陳寒和太子這一次是發了狠了。
國內不管是什么樣的農業資源都可以得到扶持。
而在國外的進口方面,已經有政策下去。
不管哪一個中轉站,要收購的第一宗便是糧食。
糧食收購價格一定會比當地國家糧食收購價格,多出三到五倍。
當然這不是竭澤而漁,陳寒要做的是將整個蛋糕做大做強絕。
不要出現中南半島上面的國家有戰爭。
戰爭是對農業最大的破壞。
所以為何要把海軍做大做強?
為何現在要建立海軍學校?
為何要加大對海軍的培養?
為何要讓藍玉的海軍一旦成型之后,立刻要把大部分在海面上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回到學校來培養新兵?
就因為海軍實在太重要,是陳寒控制中南半島的絕對力量。
而對中南半島上那些國家陳寒也很明白,他們絕對不能亂。
因為他們一亂就會影響整個大明的大局。
所以為了讓他們不混亂。
陳寒對中南半島上那些國家也算是用心良苦。
除了一些實在不聽話的要讓大明海軍去震懾震懾。
比如在最南端的三弗齊跟滿者伯夷國。
其他的中南半島的國家,陳寒都是采取扶持的態度。
尤其是對他們的農業更是加大力度去扶持。
他們不是缺少種糧的專家嗎?
陳寒甚至答應幫他們建立農業學校,幫他們培養更多農學專家。
甚至要讓大明的那些有經驗的專家前去那里教課。
甚至愿意花大價錢收購他們的土地,然后呢種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