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糧食采購的價格,加大對他們的農業扶持。
加大對他們的工業產品的出口。
讓中南半島那些商人可以到大明來做買賣,讓利給他們。
做買賣關稅可以相應的傾斜。
只要你做的是糧食買賣,你自己大船大船的拉到大明來賣糧食可以比你賣其他的東西少一半的賦稅。
伱們不是羨慕大明現在有水泥路面嗎?
只要你們提出來,我們可以幫你們修建道路。
有句話說得好嘛,要想富先修路。
把道路都給你修好,讓你把糧食更快地運出來。
當然有條件。
我幫你把道路修好之后,你們國王就必須保證有多少萬畝的土地生長出來的糧食,要優先賣給我大明,要不然這筆買賣就不能做。
這就刺激起了中南半島上,那些個大家族大財閥種糧賣糧食的積極性。
甚至陳寒還跟太子殿下商量。
對于那些有突出貢獻的中南半島的糧食商人,可以給予大明官員的獎勵。
當然品級不能超過六品。
而且都是閑職人員。
就是一種榮譽獎勵。
在如此的優惠政策之下,中南半島上面的國家很明白。
想要富裕,想要和大明合作,那我就不去發展其他的東西了。
我就專門的種糧食。
因為他們發現大明缺的是糧食。
他們調查后發現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但是能種糧食的地方又比較少。
所以需要大量的糧食。
而人家大明又把價格開得這么高,我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其他東西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全部都從大明買進來,這就是互惠互利嘛。
國際貿易不就是這么做。
拿我們的優勢來換取你們的優勢。
陳寒就是要宣傳這種意識。
甚至還給這么多優惠,幫你修路,幫你修水渠,幫你建設基礎設施。
只要對糧食生產有好處的,大明都愿意提供。
甚至連紅磚技術都愿意提供。
只是那最主要的鋼鐵鍛造技術,這事還不能夠給。
但中南半島那些國家,此時已經完全能接受。
甚至沾沾自喜。
中原朝廷之前如果都是這樣的態度的話,我們何至于天天在中原王朝南邊搞事情?
大家合起伙來過日子那多好。
畢竟文化都差不多嘛。
我們都是學習中原的文化嘛。
大家人種其實也差不多嘛。
有多少個中南半島的國家,有中原朝廷血統的。
大家差不多都是一家人嘛,一家人過日子那當然是要合作共贏……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