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國王還有那部分看到了大明與安南國合作的好處的這幫人,也是如此。
他們看到了好處,他們看到了成果,他們看到了大明輸入來的技術改變了他們很多,所以他們不愿意放棄這么多的好處,他們也不愿意去嘗試自己去發展。
讓他們自己去探索,他們會覺得浪費時間,還不如去做點有意義的事。
這部分有意義的事就是發展自己的家族,發展自己的個人,至于其他人關我屁事。
所以從這也能看得出來,其實并不是每個人都看不到危機,而是即便這些危機是存在的。
但對于得利者而言,危機降臨不到自己的頭上,反倒是眼前的勝利成果,能夠讓自己的家族變得更好。
他們這一輩子努力的向上,努力的為官,努力的拼搏,為的是什么?
為的就是子孫后代,至于整個國家。
至于天下人,至于那些個底層百姓與我無關。
所以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覺悟,不是每個人都將天下蒼生的福祉擔在自己的肩膀上。
陳寒和夏元吉就是明白這一點道理,知道有這部分人的存在,所以才敢用這種辦法,他們看得更加長遠。
安南國和其他半島國家都一樣,這部分上層人物,只要滿足了他們的利益訴求,他們便會拋棄所謂的遠見。
然后心甘情愿的將已經得到的利益分配下去,分配給自己所認識的人,分配給自己的親人,分配給自己上供的那些人以及自己要巴結的人。
這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運轉規則,至于普通人是根本夠不到這一點。
這才是如今陳寒和夏元吉能夠成功的原因。
改革也是如此,所以說在大明王朝想要真正把改革變化深入到每一個百姓身上,照顧到每個百姓的利益是很難的。
但是陳寒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照顧到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唯有他們的利益得到滿足,他們才會讓渡出一部分利益給老百姓。
為何?
不見得他們有多少能耐,也不見得他們有多大的志向。
而是這些人懂得揣測人心,懂得人情世故。
因為這個世上,光明偉岸的人是少數的,那些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而活著的人才是大多數。
陳寒在改革變法的時候,的確是想著一棍子就將天下所有污穢給掃除掉。
然而到后邊才發現,唯有給某些個官員一些好處,才能夠讓他們有動力幫助你去推行政策。
因為這個時候陳寒才發現,自己是海瑞那樣的人,可下邊全部都是和珅那樣的官。
為了讓老百姓們盡可能得到一點好處,就只能先喂飽了和珅這樣的官,才能讓百姓們得到那么一點好處。
所以他在改革變法的同時,也規定了取得證據的官員能夠升官發財,他才要提高那些官員的俸祿和待遇。
這種理念到現在映射在安南國這個國家政策上也是一樣,如果陳寒一開始就打著要消滅掉中南半島所有國家,然后強迫當地百姓幫助大明種植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