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將當地的衙門都給健康順利的運行,老百姓的權益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
反之地方衙門一旦俸祿過低,就會想方設法在百姓身上盤剝,惡性循環之下,受害的大部分還是百姓自身。
太后說完之后夏元吉還是第一次見到對賦稅有這么深入了解的人,尤其是一個女人,還是一個在南洋偏僻國家的女人。
于是也有興趣跟她探討一下所謂的賦稅關系。
他對太后說道:“你所說不錯賦稅太低,不利于朝廷的統治,不利于當地衙門的發展,最終受害的還是百姓。
所以你們新國王的改革,有點一廂情愿,將所有的交稅任務全部強加在富有者身上,百姓完全不交稅,這是錯誤的。
但是他的思路是對的,正因為老百姓的基數大,所以并不需要太重的賦稅,便能夠滿足朝廷所需。
而因為富有者不僅有錢,同時基數小,收他們的重稅,他們也無力反抗。
畢竟只有一無所有的平頭百姓,才會跟你造反;絕沒有連田阡陌的富有者,跟你造反的道理。”
夏元吉這么一說倒是讓邊上的藍玉和王弼非常有同感,即便是已經開國二十五六年了。
可是藍玉依舊能想起,當初自己的姐夫以及陛下他們為什么要造反?
他們都是無立錐之地的窮苦百姓,反正爛命一條,不反也死,反也死,不反待如何?
反倒是那些有錢的地主們,猶猶豫豫舍不得這個舍不得那個,既舍不得外面的田和地,又舍不得自己家地窖的金子銀子。
連搬個家都費勁,更別說要他們有今天沒明天,沒個落腳地的隨便造反亂跑。
向這些人收重稅,他們即便心里不開心又能如何?難道還能。舍棄樹田和地舍棄地球的金子銀子跟著造反了,絕對不可能,所以亂世當中拿什么人收是最妥當的,就是有錢的地主,有錢的商人。
老百姓既沒有可以讓你壓榨的空間,你壓榨他,他就跟你造反,沒必要。
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后,藍玉對夏元吉的說法是認同的。
而太后這個女人,雖然一直生活在富有的家族,但對夏元吉的這句話也深有同感。
他們這些家族永遠想的不是推翻國王的統治不是想著一個王朝的負面,而是想著這個王朝要如何長治久安下去,自己的地位才能夠穩固,才能夠通過土地租賃以及吞并別的百姓的土地來擴大自己的財富。
一旦朝廷不穩,到處打仗,即便田里的莊稼長勢喜人,你有命去收割那些糧食嗎?只能成為亂軍的糧草。
接著夏元吉對他說道,“至于你說的,不能向富有者收稅,只能向窮人收稅,是因為窮人的基數大收他們的稅能更加容易滿足朝廷所需,更是荒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