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聽到了王大海的話之后,有讀書人在下面就問了。
“如果真能這樣的話,那倒不失為一件美談。
只是我們也很擔心,就算是我們學到了中原文化,我們讀書科舉。
可我們這樣無依無靠沒有背景的普通讀書人,我們拿什么去跟那些個家里不需要種地,不需要謀生的人去爭?
我們不僅需要付出勞動去溫飽自己的肚腩,還需要操心自己的妻兒老小。
在這種環境之下,您讓我們如何去跟那些有錢的,不需要擔心這些的人去競爭?”
這話一出來,戳中了所有讀書人或者說普通讀書人的最為頭疼的地方。
因為他們不可能專心致志的去讀書而不去謀生。
因為他們的妻兒老小都等著他們去填飽肚子。
他們之所以要去委曲求全的給那些有錢人當謀士,之所以要去為他們形容那坨屎。
就是因為要拿那一點錢回來,給自己的妻兒老小生活,這就是現實情況。
如果這種現實情況不能改變的話,那就算是有那么好的科舉制度,就算是有那么好的學習文化傳進來,又能如何呢?
最后還不是一樣便宜了那些有錢階層,他們有錢有閑。
甚至他們有錢可以去聘請高明的私塾先生來親自教導他們。
這要比自己埋頭在書齋去學更好。
讀書人其實一方面是厭惡那些有錢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也在羨慕著他們。
他們羨慕的倒不是說那些個奢華的生活,而在于有錢人可以安安靜靜的,不需要操心其他的東西。
而且還有人替他們一字一句的去解讀那些經典。
這要比自己等人埋首在書齋,自己去在浩如煙海的學識當中分辨出哪些有用哪些無用來得快的多。
這話一說,頓時引起了下面這些普通讀書人的共鳴。
甚至他們一個個的此時也是開始議論起來。
“可不是嘛,我們這些普通讀書人一個個的哪個不需要去操心家里的老小,哪個不需要去操心,明天能不能吃上一頓飽飯。
在他們這些個貴族老爺們吃飽喝足,然后在那暖融融的書齋里邊念書的時候,我們就只能就著豆丁點大的燭火一字一句的去解讀。
說實話我們的努力和勤奮不比他們少,甚至我們的天賦也不比他們的低。
可我們就是沒有時間去認認真真的去讀書,甚至我們沒有人替我們解惑。
所以我們有時候就是要比他們要差。
有的時候不得不去承認,他們這些人的學識以及他們的見識,甚至對于經典的認知程度,要比我們這些人高得多。”
這話一出來,頓時下面那些讀書人就炸開了鍋。
雖說他們一個個心高氣傲,每個人都是不想低頭,不想去覺得別人要比自己強。
但是有一點卻不得不去承認的,那就是有人替他們解讀,有人替那些人去選擇,就是要比自己一個人單打獨斗要強的多。
因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少的。
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還是不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