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海和邊上的劉百戶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都沒有想到,他們一開始其實對這里的讀書人還是比較的小瞧了的。
可沒有想到人家居然還有這種見識,一針見血的說出了即便有了科舉制度的改革又能怎么樣呢?
如果沒有對于普通讀書人的關照的制度的話,最后便宜的還會是那些有錢有閑的階層,也就是那所謂的門閥大族。
王大海和劉百戶都是從明朝過來的,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加有見識。
也明白為什么陳寒要改革變法,這就是為了重新打破權力集中在士紳階層的手上的現實。
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制度的規劃的話,今后在三弗齊這里也會形成這樣的士紳階層。
他原以為這里的百姓看不到這一層,可沒有想到的是這里的百姓的回答出乎意外。
這些讀書人雖然在學習方面,可能不如中原王朝的那些讀書人。
但是在思維層面上面,他們一點都不輸任何人。
他們缺的是有人給他們講解經典,缺的是學問的厚度,但缺的不是思維的廣度。
這一點讓王大海和劉百戶都非常的驚喜。
說實話要不是大明是想真正殖民,真正是想要將此地同化為大明的領土,所以才拿出科舉制度來的話,他還是挺欣賞這里的讀書人。
他們在非常艱苦并且不容易成才的環境當中,能夠有這樣的思維廣度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相當令人佩服的。
有這個讀書人發言之后,下面的讀書人更是暢所欲言。
“這還不僅僅只是因為那些有錢的人,可以去請人來教他們。
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接觸到的學問要比我們多得多。
他們有錢,可以從海外將各種各樣的學問吸納到三弗齊來。
可他們不會把這些學問往下面傳。
他們只會在內部消化,甚至他們通過聯姻的方式,將學問當作彩禮,在家族與家族之間傳播。
就好像他們發明創造了另外一種文字,即便我們接觸到了,我們也看不懂。
這就是他們最可怕的地方。
他們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不流失,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在他們的身邊形成了一圈我們看不到的屏障。
有了這一層屏障,我們永遠不可能鉆進去,他們也永遠不會跌下神壇。
而今后這樣的屏障會不會又形成了,我像是可能的。
即便是科舉制度,我想如果讓那些個曾經的貴族階層們當上了官。
他們依舊可以通過手中的權力進行聯姻,只不過以后就不再是以學問為彩禮,而是以權力為彩禮,互相交換,互相的滲透。
他們依舊可以像以前那樣,在他們的一個圈子里邊結成一圈又一圈密不透風的網。
當這層碗籠罩下來之后,我們這些個普通的,我們這些個沒有背景的讀書人,即便是打破腦袋去讀書。
即便是通過科舉制度當上一名官員,我們也只能止步于表面,而永遠無法向上攀登。
因為那張網,已經在我們的頭頂形成了極限,我們能夠看到的極限,可能僅僅只是人家的起點。”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