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老百姓對這些讀書人充滿了敬仰畏懼,不敢反抗他的。
然而現在卻不一樣了,當他們聽到了原來明朝人來了這里之后,馬上要設立一些私塾。
這些私塾是所有人通過選拔之后,就可以進群里面讀書的那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了。
老百姓們也可以啊。
老百姓們有的小孩,也可以進入到里面去讀書啊。
老百姓們也能夠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到其中。
然后學到書本上的知識,進而去科舉考試,去當官。
如果老百姓就是曾經被那些讀書人伙同著地主老爺們欺負過的老百姓,他們當了官之后,第一個打擊報復的是什么人?
那肯定是舊派的那些讀書人。
誰讓那些舊派讀書人不干好事呢。
為了自己的那一點所謂的俸祿,就把老百姓們踩在腳底下。
這種事情一旦做多了,那是會遭受到反噬的。
那些讀書人之前有多么的風光,之前在那些老爺們面前有多厲害,今后被報復的時候就會有多么的凄慘,這是可以肯定的。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這些讀書人才會在這里為自己將來的生活趕緊做好考慮。
都說他們這些人比較喜歡準備后路。
這也是因為因為他們這些人想的比較多。
這也是他們不能做大事的原因。
但是就因為他們想到了太多的后路,所以才不能夠完全的碾壓老百姓們。
老百姓們也有機會,可以當官之后對他們進行報復。
讀書人想到了這里其實是非常擔心。
看向王大海他們的時候,也是帶著一絲祈求。
尤其是聽到王大海說,完全可以在你們進入到私塾讀書之時給一定的補貼,這個補貼完全夠你們家里面的人過上比較安穩的日子。
這樣一來的話,也算是解決掉了你們的后顧之憂。
這么一來的話,你們也無需擔心今后會不會因為沒有一個勞動力而讓家里面過得困苦。
甚至你們本身就是家里面的頂梁柱,因為少了你們家庭就會陷入到無無法運轉的危機之下。
有了這一筆補貼,你們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既如此,那就可以安安心心的讀書,安安心心的科舉考試。
這難道還不足以保障伱們今后的讀書科舉的信心嗎?
當王大海說完這番話之后,的確是讓下邊這些讀書人很多了一絲欣慰。
同樣的也讓部分的老百姓們有了想法。
有老百姓就說的,“那我們也想問一下,其實眼前的這些讀書人,曾經也是在沒有祖上讀過書的情況下,拜師學藝才學到了知識才可以讀書。
那我們這些原本是種地的,人家能否把我們的還是送到私塾去念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