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最讓舊派讀書人擔心的問題就出現了。
原來老百姓們聽說可以進入私塾讀書,得到補貼,馬上就反應過來。
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小孩送到里面去讀書,是不是也可以得到補貼?
是不是也可以讓我們的小孩科舉考試當官。
舊派讀書人之所以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數量畢竟是少數的。
曾經在六曼陀羅城,因為他們的數量是少數的,所以他們才會受到那些老爺們的追捧。
那些老爺們希望把他們招入到府邸里邊來裝飾自己,把他們當做了一些裝飾品。
雖說這個詞形容起來有點貶低人的意思,但這的確是事實。
也正因為這個事實,才讓這些讀書人覺得自己也有用,不用像那些工匠一樣,一天到晚的苦哈哈的過日子。
可以直接進入到那些老爺們的府邸里去,給老爺們給貴婦人們,去給那些少爺們、小姐們寫詩去。
在宴會上表現出他們附庸風雅的模樣,可以讓他們高興。
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面對知識是一個羞辱,但他們甘之如飴。
因為這份工作帶來的是可觀的收入,甚至他們覺得這本身就是職業的一種。
他們也沒有覺得讀書就一定那么重要。
但是跟普通百姓相比較起來而言,讀書的確是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俸祿,獲得了更多的所謂的尊嚴。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可以為難他人的權利。
不管在什么時代,不管是在哪個地域,某些一個小人都是這樣,他們手中掌握了那么一點點的權力。
就會在權力范圍之內,盡最大可能去為難不如他們的人,這是一種人性的扭曲。
因為他們在被更高的權力折磨過,他們不會向下兼容去同情那些可憐的人。
他們也不會覺得這那些人跟自己一樣,曾經受到過這樣的羞辱,應該得到一些同情。
反而是覺得既然別人羞辱我,我就羞辱你。
我不能夠向上羞辱他人,但是我可以向下踩死那些不如我的人。
人性之惡就在于此。
也正因為此他們結交了許多仇敵。
這些仇敵現在可是有機會,把自家的孩子送到私塾去讀書科舉當官的。
雖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他們很清楚自己的這一點基礎其實是很薄弱的。
要知道他們現在用的大量的教材,除了本國的那些歷史以及一些簡單的文學之類的。
大部分還是從中原王朝傳過來的。
為什么一定要從中原王朝傳過來呢?
很簡單,隋唐開始,中原王朝的影響力就開始擴散。
尤其是唐朝的文化,更令整個東亞南亞甚至西亞一帶都受到了文化波及。
每個人都是向往更高等級的東西,國家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