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在畏懼和害怕,將來如果老百姓們掌握了權力的話,會不會對他們進行反攻倒算。
會不會對于他們做出曾經自己對老百姓們做出的那些事。
他們一想到自己曾經對老百姓們做的那些事就感覺到恐懼。
由此可見這幫人曾經做的那些事情是有多么的可恨。
即便是自己想起來都覺得恐怖,那就更讓人不寒而栗了。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家伙要比老百姓們更難以承受那樣的打擊。
因為他們曾經高高在,上覺得自己掌握了學識就能夠隨意的評點他人,就能夠掌握主動權,就能夠讓別人畏懼,害怕自己。
即便他們曾經在村里邊一文不值,可是有朝一日要是混到了地主老爺或者官府里邊,他們就能耀武揚威。
即便曾經所有人都瞧不起他們,可是一旦他們披上了那層皮之后,他們就能夠囂張跋扈起來。
甚至他們連那張皮都還沒有披上,僅僅只是披上了地主老爺們給他們的那張皮,他們都能夠那樣的囂張跋扈。
更遑論明朝來了之后,如果改革變法還讓這樣的一群人進入到新的朝廷里面當官的話,那自己等人還想有出頭之地嗎?
休想。
因為這里邊很多讀書人曾經站在地主們那一邊,給地主們出很多折磨老百姓們的主意。
這些仇恨就像是烙印一樣深深的烙印在了老百姓們的胸膛上,只要一低頭就能夠看到那屈辱的烙印。
這筆仇恨是怎么都繞不開的。
所以在場的曾經在大地主府里邊充當過幕僚的,此時都感覺到了害怕和畏懼。
于是有讀書人就開始狡辯起來了,“你們不要胡說八道,我們什么時候害怕了?你那個半吊子讀書人也別信口雌黃。
別覺得自己好像都懂一樣,你是咬文嚼字,可以,用的詞也沒有錯。
可是你要記住,這些都是我們讀書人才能夠說的,我們讀書人的事能叫為虎作倀嗎?
我們讀書人沒辦法像種地的老百姓那樣在田里面種地,我們就只能憑借著自己的學識打入到地主的府邸。
一方面是要清楚他們這到底是要干什么?
另一方面也是想賺點錢財而已。
至于說整治你們、欺壓你們,冤有頭債有主,你們應該去找那些地主,那些個有錢人,而不是拿我們撒氣。”
這群讀書人虧有自己的理由了,但是老百姓們現在可不吃這一套啊。
尤其是現在。看到人家明朝過來了,是要在這里設立私塾,到時候自家的小孩也能進入私塾讀書一旦被選進去,不僅免學費還有補貼。
人家王大海說得清楚,這筆補貼不一定能夠讓自己家里邊一下子陡然而富,但卻可以維持正常的生計。
何為正常的生計,至少是吃喝拉撒是不用愁的。
有了這樣的便利條件,將不知信多少老百姓將自家的子弟,送到大明王朝設立的私塾。
那時候讀書以及掌握經典解釋權的就不再是那群讀書人了。
甚至還能因為中原王朝來的那些詩書先生的解讀,從而破掉那群讀書人為了彰顯自己的才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歪曲的那些經典。
還真別說經典流傳的過程當中,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解讀經典的那些人。